20世纪中期有作家认为文学作品应该把“普通人头脑中接受着千千万万个印象——细小的、奇异的、倏忽即逝的或者用锋利钢刀刻下来的”、“内心真实”按着顺序记录下来。这种主张
A. 描绘了作家对浪漫主义的追寻
B. 揭示了现代主义文学的某些特征
C. 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精神
D. 反映了文学多元化格局下的融合
1990年1月1日,成千上万名柏林人在新开放的柏林墙边载歌载舞,庆祝柏林城结束铁幕的分隔后新的10年的开始。这一年,也是他们迎接德国重新统一的一年。促使德国统一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的控制加强
B. 苏联的操纵减弱
C. 欧盟的积极推动
D. 东西德国的努力
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曾规定:“1933—1937年间,轻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将由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同一时期重工业生产的增长率则由40.1%降低为14.5%”。这说明当时
A. 苏联放弃优先发展重工业
B. 苏联重视调整经济结构
C. 苏联更加重视轻工业发展
D. 苏联否定斯大林模式
法国在大革命后政治长期动荡不安,而英国则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社会的平稳过渡,并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当时与此相关的政治因素是
A. 政府内阁依存于人民的意志
B. 英国的政治文化有保守性
C. 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
D. 英国有最大的海外市场
“新航路开辟时代的‘黄金热’的本质不是资产阶级的贪婪,而是资产阶级的进取”。这主要是指
A. 新航路开辟的直接原因是寻金热
B. 商路受阻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C. “黄金热”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资产阶级的本质热衷于追求财富
康德认为:“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说明启蒙的真谛在于
A. 思想自由
B. 人身自由
C. 推翻专制
D. 主权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