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魏孝文帝末年到魏宣武帝之初,“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魏孝文帝末年到魏宣武帝之初,“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洛阳伽蓝记》卷四

材料二朕(魏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三北魏中后期的魏孝文帝改革是对自十六国以来北方民族融合的一次全面肯定和总结……经过这一场伟大的民族融合,早先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民族都不再以一个单独的民族存在了,他们都接受了汉族的文化,融汇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经历了民族融合洗礼的中华民族,由于其他民族血液的补充,我们古老的民族与文化,都获得了新的力量,变得更有朝气,生机勃勃。

——《改革通鉴》

请回答:

(1)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项经济措施直接促成了材料一中描述的这种情况的出现?

(2)材料二反映了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一项措施?该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魏孝文帝改革在促进民族融合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请简要评述一下,北魏时期民族融合加强的历史意义。

 

(1)均田制。 (2)措施是迁都洛阳。意义:有利于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巩固北魏的统治;有利于减小改革的阻力,推进改革;有利于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推动民族融合;中原地区发达的经济文化,可以为北魏政府提供稳固的统治基础等。 (3)措施:仿效汉族典章制度修订官制礼仪;令士民改穿汉服、说汉话、用汉姓;提倡与汉族通婚;增加汉人在官僚中的比重等。意义:有利于北方社会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推动社会进步,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因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实行均田制的影响。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朕(魏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可知是迁都洛阳。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巩固北魏统治、汉化、民族融合、减少改革阻力等方面进行思考即可。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措施,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修订官制礼仪、穿汉服、说汉话、用汉姓、与汉族通婚、增加汉人在官僚中的比重等方面列举措施即可。第二小问,关于北魏时期民族融合加强的历史意义,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社会进步、为隋唐繁荣奠定基础等方面思考即可。 点睛:解决本题的三个关键 (1)读:通过阅读理解材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目的前提,第一.先读问题,明确答题项“措施” “意义”等。第二.根据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材料。 (2)找:最大限度找到有效信息,这是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关键,如材料中关键信息“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于时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较数” “朕(魏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通运四方。”等。 (3)答:组织答案是具体操作的核心环节。包括审题、规范组织、按分作答等几个方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梭伦)拒绝了穷苦农民重新分配土地的要求,而是采取政策为丧失土地的农民安排其他职业,如从事贸易和其他工作。他大力推动货币的使用和商业的发展……从此,雅典的货币、陶器和橄榄油充斥地中海地区,雅典的财富迅速增加,贫困不复是阿提加平原(注:即雅典地区)上的主要问题。

——周洪祥《雅典民主与梭伦经商考》

材料二(商鞅变法)按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或十万顷的标准,以县为单位计算出土地总面积,除去山泽道路邑居,其余的耕地按良田一夫百亩的标准授予农民。

——田昌五等《秦汉史》

“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赋税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隶)”。

——《史记》卷68《商君列传》

(1)据材料一、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内容中关于农商政策的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政策对两国政治体制产生的影响。

(2)分析两国形成不同政策的自然地理因素。据此并结合上问谈谈你对改革成功原因的认识。

 

查看答案

14—16世纪,西欧天主教会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有

①封建生产方式的瓦解及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资产阶级新贵族不满教会的盘剥

③封建统治者希望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

④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家们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和禁欲说教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了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 马丁·路德

B. 克伦威尔

C. 亨利八世

D. 加尔文

 

查看答案

他原是德国天主教僧侣,1517年,贴出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但是德国萨克森的一位大主教曾问他:“你不信教皇,不信教阶和圣礼,那么你说,有罪的灵魂如何才能得救呢?”他会对这位大主教说

A. 关键在于信仰,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B. 永生与永罚都是上帝先天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C. 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D. 教皇是“两足禽兽",人民应起来粉碎教会这个邪恶势力

 

查看答案

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 抑制土地兼并

B. 限制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C. 解决政府财政困难

D. 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