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点 有学者提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从封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点 有学者提出,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说,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两千多年全都一样,并无变化。

史料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史料二 汉武帝时杜周为廷尉,“善候司。上所欲挤者,因而陷之;上所欲释者,久系待问而微见其冤状”。有人责怪他“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指为狱”。周曰:“三尺安出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据《汉书》卷六十《杜周传》

史料三 唐太宗对宰相房玄龄等说:“自古帝王多任情喜怒,喜则滥赏无功,怒则滥杀无罪,是以天下丧乱,莫不由此。朕今夙夜未尝不以此为心,恒欲公等尽情极谏…… ”

——据《贞观政要》卷二

从三则史料中选取两则可以论证题中观点的史料,并通过对史料的解读论证题中观点。

 

论证:史料一表明国家的一切事务都由皇帝作出决定,大臣只能根据皇帝的旨意具体执行。可见,自秦朝建立封建君主专制时起,君主的权力就是至高无上的。 史料二充分反映了一个根本事实,“人主意指”是凌驾一切之上的,君主爱怎么办就得怎么办,过去一切制度、律令,都必须依据在位君主承认与否,而决定是否继续生效。 【解析】本题论证的观点已经明确:“君主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两千多年全都一样,并无变化”。材料一中的“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即表明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可以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来论证题中观点。材料二可以用来论证“两千多年全都一样,并无变化”。但本题也可以持另外的观点,即并非“两千多年全都一样,并无变化”。论证这一观点可以采用材料三的信息“恒欲公等尽情极谏”。不过总的来看皇帝的权力仍然是至高无上的,只是在不同时期表现有所不同。本题主要是根据所给材料来论证,所以要在解读材料信息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信息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三省制实现了分层决策与分层行政,通过文书的起草、审核和执行的运作流程来实现权力的分割与制约。据此可知,唐代三省制

A. 成功实现了行政权力的分割

B. 完全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

C. 有效地制约了皇帝滥用权力

D. 实现了民主政治的最初创建

 

查看答案

《东汉会要》记载:“西都(西汉)止从郡国奏举,未有试文之事;至东都(东汉)则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这主要体现了东汉 (  )

A. 旨在保证官吏的来源

B. 奠定了门阀世族的基础

C. 注重提高官员的素质

D. 主要通过考试选拔官吏

 

查看答案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 地方无选官权

B. 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 察举制的弊端

D. 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查看答案

汉武帝成年主持政务后,频繁换相,并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汉武帝这样做意在

A. 打破政治上的特权垄断

B. 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

C. 分散和限制丞相的权力

D. 纠正察举制度的弊端

 

查看答案

《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从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汉武帝废除了分封制度

B分封制强化了西汉的统治

C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政策

D梁王和城阳王为西汉最后的封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