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初,戴安澜师长率国民党第200师入缅与日作战,不幸牺牲。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举行了国葬仪式。1956年9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追认戴安澜将军为革命烈士。这表明
A. 国共共同抗日
B. 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敬仰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
D. 民族英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
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 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 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 民主思想己经成为社会潮流
D. 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A. 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 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 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 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据此,毛泽东旨在
A. 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
B. 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
C. 突出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D. 高度概括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題、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A. 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
B. 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C. 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 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
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B. 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
C. 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
D. 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