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汉书·百官公卿表》,对以下两幅图片上官职的记载,你从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
A.图一:“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
B.图一:“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
C.图二:“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副丞相”
D.图二:“太尉,秦官,银印紫绶,掌武事”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此“制”是指
A. 世袭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郡县制
科举考试中,新进士容易与主考官结成座主、门生关系。宋代正式举行殿试,并规定考试合格者在殿前由皇帝亲自召见并唱名赐及第,及第进士遂成天子门生。此后,元、明、清各朝因之。这主要是因为可以通过殿试来
A.笼络士人,巩固统治 B.防止营私舞弊,取舍不公
C.抑制权贵,奖拔寒俊 D.选拔真才实学,择优录用
元代以前的地方行政体制“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为解决这一“缺陷”,元代( )
A. 推行土司制度 B. 建立行省制度
C. 简化行政层级 D. 实行省官互迁
汉唐宰相大多出自世家大族,朝堂之上可以坐着与皇帝议论国家大事,谓之“坐而论道”。宋朝时,大臣多出自科举,已无“坐而论道”的资格,在皇帝面前必须直立奏对。这表明( )
A. 贵族执政退出历史舞台 B. 官僚政治体制基本确立
C. 君主专制统治登峰造极 D. 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古代高层行政区经历了秦汉的郡、魏晋南北朝的州、唐朝的道、宋朝的路、元朝的行省、明朝的布政使司和清朝的省的变迁,极不稳定,变化较大。这反映出
A.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长期存在
B. 高层行政区的数量不断增多
C. 地方行政区的权利不断扩大
D. 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日趋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