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律》规定:“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
A. 避免吏治腐败 B. 削弱宰相权力
C. 完善明朝法制 D. 抬高室帝权威
古代经筵官对君主负有“辅导劝诫”的职责。元代“天下事……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表明元代经筵官( )
A. 比台谏和宰相的权力更大
B. 是君臣沟通的主渠道
C. 有利于避免帝王决策失误
D. 与宰相台谏相互牵制
汉武帝时重用酷吏,对称霸一方、妨碍政令统一的地方豪强进行打击,下令把他们迁往关中,就近监视,以达到“内实京师,外销奸滑”“不诛而害除”的目的。汉武帝的这一措施旨在
A.为地方百姓除害 B.削弱封国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稳定地方秩序
汉唐时期,上朝时皇帝要向宰相“赐座”、“奉茶”,所谓坐而论道,但宋太祖时为了尊崇君上,取消了宰相的这种待遇,自此以后,反倒成为一种制度延续到清末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宰相权利的下降 B.礼仪制度的变迁 C.官员更加尊敬皇帝 D.皇权不断地加强
自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后,中央地方矛盾始终存在。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 B.北宋时期 C.元朝时期 D.清朝时期
下图是湖南里耶出土的大量竹简,它是公元前222年至公元前208年的官署档案。竹简上提到洞庭郡等地名和守丞、令守等职官,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 分封制已推广到江南地区
B. 秦朝颁布了通行全国的秦律
C. 货币、度量衡得到统一
D. 郡县制已经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