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研究,唐代荐举制度与宰相累出世家水乳交融,难分因果。而军功也是拜相的方式,出将入相是这一时代为官者的理想追求。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 士族垄断仕途
B. 科举制度形同虚设
C. 选官方式多样
D. 科举制兼顾多个阶层
唐代前期,各地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道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刺史权利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中央集权
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该制度
A.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 B.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
C.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 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
《大明律》规定:“凡诸衙门官吏及士庶人等若有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即是奸党,务要鞫问,究来历明白,犯人处斩,妻子为奴,财产入官。若宰执大臣知情,与同罪。”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
A. 避免吏治腐败 B. 削弱宰相权力
C. 完善明朝法制 D. 抬高室帝权威
古代经筵官对君主负有“辅导劝诫”的职责。元代“天下事……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表明元代经筵官( )
A. 比台谏和宰相的权力更大
B. 是君臣沟通的主渠道
C. 有利于避免帝王决策失误
D. 与宰相台谏相互牵制
汉武帝时重用酷吏,对称霸一方、妨碍政令统一的地方豪强进行打击,下令把他们迁往关中,就近监视,以达到“内实京师,外销奸滑”“不诛而害除”的目的。汉武帝的这一措施旨在
A.为地方百姓除害 B.削弱封国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稳定地方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