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魏晋时期,孝道备受推崇,为亲人的复仇风气很盛,虽然法令禁止,但总体上对这种行为是...

魏晋时期,孝道备受推崇,为亲人的复仇风气很盛,虽然法令禁止,但总体上对这种行为是默许甚至是褒奖的,这种情况在《孝义传》、《孝行传》、《孝友传》等史书中多有记载。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 新思潮冲击储家传统倍仰

B. 社会动荡,维护家族利益

C. 国家分裂,法律受到破坏

D. 民族内迁,尚武风气盛行

 

B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魏晋时期政府对“为亲人复仇”的行为默许甚至褒奖,这是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社会动荡的情况下,维护家族利益正式儒家思想的体现,故B正确;材料体现不出新思潮对儒家信仰的冲击,故A错误;材料不能体现法律受到破坏和尚武风气,故C、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记载,公元前892年,西周懿王崩,其叔父辟方以“德望”被宗室诸侯“拥立”为王,是为孝王。“孝王崩,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是为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A. 血缘宗法制是基本政治制度

B. 王位继承依据贤能而非长幼

C. 嫡长子并无优先继承的权利

D. 诸侯争霸导致王室地位衰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历1861年)3月5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

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

——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俄国19世纪60年代初和90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

年份

棉花加工(吨)

冶铁(吨)

1861年

30951

327610

1891年

171994

992210

 

(1)概括材料一中对“解放宣言”的两种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有人对材料一中“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的观点提出质疑。请阐述其理由。

(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有何关联?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在《田律》、《徭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摘自林明剑《秦史稿》

材料三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  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奸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摘自《汉书·刑法志》

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2)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实质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 《孟子•告子》

材料三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⑴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⑵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⑶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古代围绕着“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弊,自秦以来就多有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苏轼《东坡志林》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汉书》

材料四   顾炎武:“知封建之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刘绍玢:“封建郡县,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以数十年之久。”

——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

(1)根据材料一,就的字型结构来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秦、汉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共同因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学者对封建郡县制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诉求。

(4)有人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试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并以秦汉时期的郡县制为例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