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西洋舶来器物,自行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中国社会。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却推广较少。这种情况表明,在近代中国
A. 器物变革改变民众生活
B. 近代化转型的过程曲折
C. 政局动荡阻碍交通进步
D. 排斥西方世界近代文明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着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 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 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C. 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 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下表是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单位%),由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年份 | 棉织品 | 棉花 | 面粉 | 交通器材 | 机械 |
1913 | 10.3 | 0.5 | 1.8 | 0.8 | 1.4 |
1936 | 1.5 | 3.8 | 0.5 | 5.6 | 6.4 |
A. 轻工业发展迅速
B. 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 重工业发展迅速
D. 实现了关税的自主
“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材料中的“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指的是
A. 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 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 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 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1920年4月,陈独秀指出:“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威权;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我们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陈独秀此语旨在
A. 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B. 以理性精神为武器反对传统文化的禁锢
C. 反思近代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
D. 提倡以批判的态度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中国倡民权者以先生为首,然其实施政策,以为中国积数千年之习惯,其民智未开,骤予以权,固自不易。……盖独有所见,非徒感今上之恩而已。”这里的“先生”是
A. 林则徐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