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

——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

材料二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

——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

材料三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

——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

材料四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

——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中知识阶层又产生了怎样新的国家观念。

(2)根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结合所学,孙中山是如何阐述的。

(3)根据材料四分析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并理解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

(4)综合上述材料,从社会转型的视角指出近代中国家国观念演变发展的两条主线及其思想原动力。

 

(1)内容: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天下);君主即为国家。 原因:宗法制度的影响;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 观念:君民共治;人民主权。 (2)不足:缺乏民族精神。 阐述:中国民族自求解放(明确反帝);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3)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内涵:国家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组织者;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主权在民,保护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 (4)主线:一是从家国一体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主权国家);二是从专制国家观念向民主国家观念的转变。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国家观念的变化,从传统的家国观念到近代的国家观念以及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状况的变化导致人们观念认识的变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归纳能力以及联系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1)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分析得出家国同构、君主即为国家的特点。其形成的原因应当联系教材所学,从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来说明。材料二中知识阶层关于国家的新观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分析概括得出。 (2)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的不足,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得出。孙中山的阐述,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并联系教材所学三民主义的有关内容来回答。 (3)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应当联系所学,从抗战爆发的背景来回答。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可以根据材料中的“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等信息概括得出。 (4)近代中国家国观念演变发展的两条主线可以根据上述总结出的变化来回答,其思想原动力应当联系所学,从这种变化的社会背景来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为一种西洋舶来器物,自行车广泛而深刻地影响并改变着中国社会。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汽车等新式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却推广较少。这种情况表明,在近代中国

A. 器物变革改变民众生活

B. 近代化转型的过程曲折

C. 政局动荡阻碍交通进步

D. 排斥西方世界近代文明

 

查看答案

1914﹣1924年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着两次工业化浪潮都

A. 体现了政府的主导作用

B. 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

C. 推动了政治体制的变化

D. 承担民主革命的重任

 

查看答案

下表是民国时期部分进口商品统计表(单位%),由此可推知当时中国

年份

棉织品

棉花

面粉

交通器材

机械

1913

10.3

0.5

1.8

0.8

1.4

1936

1.5

3.8

0.5

5.6

6.4

 

 

A. 轻工业发展迅速

B. 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C. 重工业发展迅速

D. 实现了关税的自主

 

查看答案

“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材料中的“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指的是

A. 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 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 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 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查看答案

1920年4月,陈独秀指出:“我们中国人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有科学的威权;向来不认识自然科学以外的学问,也要受科学的洗礼……我们不但应该提倡自然科学,并且研究,说明一切学问都应该严守科学方法,才免得昏天黑地乌烟瘴气的妄想、胡说”。陈独秀此语旨在

A. 主张全面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B. 以理性精神为武器反对传统文化的禁锢

C. 反思近代中国以西方为师的近代化探索

D. 提倡以批判的态度学习和借鉴西方文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