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将法德的关系作如下比喻:原来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指
A. 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B. 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
C. 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D. 法德关系的和解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曾明确指出:“美国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国家获得最基本的发展,而不是只帮助与美国结盟的国家。……所以现在该是转向印度这样的不结盟国家的时候了”“如果我们只是将与欠发达国家的友谊建立在军事联盟和‘投西方一票’上,那只会使那些国家更加靠近极权主义,并会增加地区战争的可能性”。材料表明美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出于美苏“冷战”对抗的需要
B. 帮助世界上所有国家发展经济
C. 帮助发展中国家打击基地组织
D. 拉拢印度与中国展开对抗
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年上升到50%左右;1932年约有1700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由此可知
A. 西方国家大萧条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先决条件
B. 苏联30年代初的工业化依赖于西方大国的支持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
D. 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
以下为1913-1926年俄国的工业生产情况表:
年份 项目 | 1913 | 1920 | 1925 | 1926 |
总产值(按1926年度价格计算,单位:亿卢布) | 102.51 | 13.10 | 77.39 | 110.83 |
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基数100) | 100 | 13.8 | 75.5 | 108.1 |
上表中出现1926年这种工业生产情况的因素是
A. 多种所有制并存,恢复商品交换 B. 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工业化
C. 完善计划管理,刺激工业发展 D. 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 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B. 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 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D. 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麦克马洪(1808—1893)元帅签署了一项公告:“巴黎居民们,法国军队来解救你们了。巴黎自由了!四点钟的时候,我们的士兵们占领了最后一处起义据点。今天战斗结束了。秩序、工作和安全将被重建。”该公告表明
A. 法兰西第二帝国已宣告灭亡 B. 巴黎公社曾在巴黎实行专制统治
C. 法国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强大 D. 巴黎公社革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