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中叶以后,地方官府所制定的集市日渐次频繁,间隔缩短。江南有许多乡村市集,也都超...

明中叶以后,地方官府所制定的集市日渐次频繁,间隔缩短。江南有许多乡村市集,也都超越了定期市的阶段,如苏州昆山县的半山桥市,“民居辐辏,朝夕为市”。这反映了当时江南

A.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B. 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C.工商市镇日渐兴起  

D.生活现念发生转变

 

A 【解析】 试题分析:明中叶以后,地方官府所制定的集市日渐次频繁,间隔缩短。江南有许多乡村市集,也都超越了定期市的阶段,这反映了当时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繁荣,A项正确;“地方官府所制定的集市日渐次频繁” 并不能代表政府的抑商政策松动,B项不符合史实;C、D与材料主旨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道光《苏州府制》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最完整的结论是

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

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A. 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 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 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 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查看答案

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

B. 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

C. 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D. 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

 

查看答案

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

A. 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    B.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 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扩大    D. 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查看答案

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决策权。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这种现象体现了

A.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

B.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

C.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 

D.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