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到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

“到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这次思潮的局限性,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

B. 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C. 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D. 批判了先秦儒学的消极因素,但实质上又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虽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作用,但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据此排除A;所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传统思想范畴,因此绝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据此排除BC两项。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具有鲜明的反专制的民主主张,但是他们仍然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D项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批判思潮·认识及评价 【名师点睛】关于明清之际产生反对君主专制、具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①政治上,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封建社会的危机日益加深;②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但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③阶级关系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④思想上,程朱理学依然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自身僵化阻碍社会进步;⑤外部条件,西方近代科学开始传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新的生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中叶以后,地方官府所制定的集市日渐次频繁,间隔缩短。江南有许多乡村市集,也都超越了定期市的阶段,如苏州昆山县的半山桥市,“民居辐辏,朝夕为市”。这反映了当时江南

A.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B. 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C.工商市镇日渐兴起  

D.生活现念发生转变

 

查看答案

据道光《苏州府制》记载,晚明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该史料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中国社会,可以得出的最完整的结论是

商品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增多

市民阶层已经有相当数量雇佣劳动的出现具备可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

A. 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

B. 科技发展逐渐停滞

C. 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

D. 人民就业机会缩减

 

查看答案

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

B. 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

C. 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D. 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

 

查看答案

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

A. 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    B.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

C. 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扩大    D. 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