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儒学家认为“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这一观点
A. 体现了君主专制源于原始宗教权威
B. 继承了汉以前传统文化的精髓
C. 说明了儒家以探讨天人关系为目的
D. 迎合了汉武帝强化君权的需要
“人主之患在于信人。信人则制于人。人臣之于其君非有骨肉之亲也,缚于势而不得不事也。故为人臣者窥觇其君心也,无须臾之休。”韩非子在此强调的是
A. 人性恶前提下的君臣之道
B. 推行改革变法的重重阻碍
C. 加强中央集权的艰难过程
D. 贵族政治体制的多种弊端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孔子主张“知(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朱熹主张“居敬察醒”,二者的共通之处是
A. 强调法治
B. 强调德行修养
C. 重视教育
D. 人性本善
先秦时某位思想家说:“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 孔子
B. 墨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A.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 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 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 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