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一条款出自
A. 《瑷珲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你想写一篇关于淝水之战的文章,以下哪部历史著作可供阅读参考。
A. 《汉书》
B. 《史记》
C. 《资治通鉴》
D. 《三国志》
自统一后,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太尉一职,曾“虚设其位”。对秦朝这一现象较为合理的解释是
A. 削弱中央军事力量
B. 增强地方军事权力
C. 皇帝亲自控制军权
D. 丞相、太尉职位合一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由于国力不强,受到各诸侯国的歧视,痛感脸面尽丢。为此,秦孝公
A. 实行分封制
B. 任用商鞅变法
C. 任用管仲变法
D. 推行汉化政策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使欧洲到印度的航路缩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马运河则使旧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轮船的不断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欧美航程从42天缩短为5天,从伦敦到加尔各答也由3个月减为18天。此外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这三十年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节奏,毎一步都没落空。
(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科技进步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是怎样踩着这三个历史节奏全面融入全球化潮流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材料二30年前,安徽省小岗村迎来发展的“第一春”。一天晚上,村民严金昌与当地18位村民秘密签下了分田到户、自主生产的“生死契约”。契约说:“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缴的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改革模式后来得到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高度认可,随之获得中央政府的肯定,并被推向全国。
——2008-10-15《中国国土资源报》
(1)材料一威尔斯态度发生转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改革模式”是指什么?“分田到户”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