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8世纪中期,经过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英国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8世纪中期,经过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英国全国半数以上的土地已被圈占。圈地运动完全剥夺了小农对土地的使用权,实现了封建土地结构的彻底变革,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至此完全形成。几个世纪以来的圈地使耕地连成一片,把分散的个体经营变成联结成片的、可有效实施技术的、更为科学经营的混合农业大农场。随着圈地运动在1830年左右的基本结束,英国大农场的基础也就打下了……大农场实力雄厚,积极推广机器和化肥的使用,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摘编自郭爱民《英国土地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二  正在工业化建设的苏联于1928年至1929年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所需原料和外汇等。为加快农业发展,剥夺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斯大林决定从1929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很多地方只用几个月就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93%。

新中国土改后的农业虽然有所发展,但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落后的状况未发生根本转变。1953年“一五”计划宣布。粮食生产年平均增长5.3%,但当年实际粮产量仅增长1.8%,棉花产量则下降9%,严重地影响了轻工业所需的原材料。进而间接影响工业投资。1953年12月公布的《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指出:“农业合作社是互助组继续前进的重要环节”。1954年农业合作社出现了冒进迹象,到1957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多达96%。在此基础上,1958年又开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人民公社制度下,一大二公、浮夸风和分配平均主义盛行。

——摘编自张选《中苏农业问题比较研究》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圈地运动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农业集体化和新中国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的相似之处。

(3)指出材料三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我国农村的重要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革的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土地制度和现代化建设关系的认识。

 

(1)影响:变革农村生产关系,将封建土地制度变革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确立;将小农经营变革为大农场经营,推动了农业迅速发展;实现了资本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国内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2)相似之处:都是在小农经济影响农业发展、满足不了工业化建设需要的情况下实行的;都是在农村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措施和方法;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在实施的过程中都出现了激进、冒进的现象,苏联的农业集体化和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不利于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最终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3)变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意义:是在农村废除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重要表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4)认识:土地制度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土地政策才能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土地政策不能照搬别国经验,更不能超越历史发展阶段;土地制度要随着国情的变化不断渊整,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英国圈地运动的主要影响主要突出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即可,因为圈地运动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农村确立、实现了资本原始积累,。 (2)苏联农业集体化和新中国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的相似之处可以从背景、过程。结果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例如,从过程来看二者均存在激进、冒进的现象,再例如从结果来看二者均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从小岗等字眼可以看出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我国农村的重要变革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这一变革的重大意义主要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多方面展开论述。 (4)土地制度和现代化建设关系的认识是一道开放性问题,在回答是主要突出合理的土地制度是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实现的、土地制度要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标准、制定土地政策不能照搬别国经验而要从自身国情出发等方面的论述均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市场,是指世界范围的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是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的总体。它发端于15世纪末16世纪上半期的地理大发现,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形成的历史,就是资本主义势力从欧洲扩张到全世界的历史,就是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纳入到资本主义国际分工体系的历史。

——摘编自何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及殖民体系研究》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世界市场的形成”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70年代,《昭文新报》在汉口创办。内容多为轶闻趣事,与当时以刊载官方文书为主的《京报》《宫门钞》旨趣颇异,开创国人办报的先例。

1895年维新运动中,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进行电影放映。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景丰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新中国成立后电影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创刊于东京。为大型政论型月刊。是革命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以“三民主义”为其宣传中心。

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1926年,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无线广播电台正式开播。

1927年,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8年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

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截止2005年我国已办广播节目1800多套,有70多套广播节目实现卫星传输。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了“天上卫星转发,地上有线网络传输”的新格局。

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截止2008年中国网民达到2.9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

——摘编自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人自办报刊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更新发展的主要物质因素。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现象说明

A.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B.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依然存在

C. 科技发展客观上要求全球化

D. 全球化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合作

 

查看答案

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推行“新经济体制”,给企业的计划指标由原来的近30个减少为9个,国家拨给企业的资金南企业自行使用支配,企业经理有权确定职工的劳动报酬形式及具体的奖励指标和条件。这反映出“新经济体制”

A. 有利于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

B. 开始冲击斯大林模式

C. 放弃使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D. 背离了社会主义原则

 

查看答案

二战后五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许多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纷纷出来论证资本主义的长命百岁,有的称之为“后工业化社会”“后期资本主义社会”或“超级技术社会”。其原因在于

A.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B. 美苏冷战格局的客观推动

C.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