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战国策》载:秦得蜀后,益富厚,倾诸侯,造成秦“富厚”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大改...

《战国策》载:秦得蜀后,益富厚,倾诸侯,造成秦“富厚”的主要原因是

A. 重大改革推动发展

B. 重要水利工程的修建

C. 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D. 与民休息政策的推行

 

B 【解析】关键信息是“秦得蜀后,益富厚”,表明秦拥有蜀使得“富厚”,主要因为蜀地修建的重要水利工程---都江堰,故B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秦得蜀后,益富厚”,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学者指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懦术”后,政府高官中懦士出身者所占比重并不太高,直到东汉时期这一比例仍旧不到。不仅如此,两汉时期抱怨儒生过于迂腐,难以胜任公务的言论却不绝于耳。这些现象反映出

A. 汉代中央没有真正掌握选官权

B. 儒生参政被谨慎对待

C. 懦家崇尚空谈,不被社会尊重

D. 独尊儒术遭遇极大阻力

 

查看答案

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从材料中可以看到

A.夏商周与春秋的结束,是由于在下位的人没有逾越的念头

B.从夏商周到春秋到六国抗秦再到战国,时间次序不可变更

C.三王、五霸、六国、四豪都是古代人们严守身份等差的实证

D.从夏商周到战国后期,政治特征呈现逐渐远离古代理想的趋势

 

查看答案

大致成书于战国中期的《尚书·禹贡》是了解我国古代史的一篇重要历史文献,该书特别推崇夏禹,将当时国人的已知世界划分为特色迥异的九州,认为大禹曾走遍九州,接受了各州的朝贡特产。这些观点反映了战国时期

A. 恢复夏朝传统等复古思潮影响较大

B. 国家的统—日益成为政治现实

C. 地方割据的现实与渴望统一的矛盾

D. 开始形成天下一家的观念

 

查看答案

据《资治通鉴》载,春秋时期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遂请求襄王允许自己死后按隧礼(天子葬礼)下葬,襄王不许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链,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能违。据此可知

A. 天子的权威仍然至髙无上    B. 分封制仍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

C. 晋国称覇诸侯的野心受挫    D. 襄王时僭越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8世纪中期,经过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英国全国半数以上的土地已被圈占。圈地运动完全剥夺了小农对土地的使用权,实现了封建土地结构的彻底变革,英国农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至此完全形成。几个世纪以来的圈地使耕地连成一片,把分散的个体经营变成联结成片的、可有效实施技术的、更为科学经营的混合农业大农场。随着圈地运动在1830年左右的基本结束,英国大农场的基础也就打下了……大农场实力雄厚,积极推广机器和化肥的使用,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摘编自郭爱民《英国土地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二  正在工业化建设的苏联于1928年至1929年遇到了“谷物收购危机”,进而影响工业化建设所需原料和外汇等。为加快农业发展,剥夺富农的财富和生产资料,斯大林决定从1929年开始以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进行迅速而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很多地方只用几个月就完成了农业集体化,到1937年加入集体农庄的农民达到93%。

新中国土改后的农业虽然有所发展,但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落后的状况未发生根本转变。1953年“一五”计划宣布。粮食生产年平均增长5.3%,但当年实际粮产量仅增长1.8%,棉花产量则下降9%,严重地影响了轻工业所需的原材料。进而间接影响工业投资。1953年12月公布的《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指出:“农业合作社是互助组继续前进的重要环节”。1954年农业合作社出现了冒进迹象,到1957年底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多达96%。在此基础上,1958年又开始了人民公社化运动,在人民公社制度下,一大二公、浮夸风和分配平均主义盛行。

——摘编自张选《中苏农业问题比较研究》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圈地运动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农业集体化和新中国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的相似之处。

(3)指出材料三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我国农村的重要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革的重大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土地制度和现代化建设关系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