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剑杰《关于近代史研究“新范式”的若干思考》中提到某事件“脱离了循序渐进的常轨,且尚未得到充分发展,是在激进的政治浪漫主义支配下人为选择的结果,因而造成中国现代化的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挫折,有人将其称为‘中国现代化的超前和失序’,并且‘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调理,遂使矛盾愈积愈深,终于演化成一次又一次的激进运动,结果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中国的现代化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困境。’”该事件指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清末新政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辛亥革命后两年里,全国出现了500多家报馆,标榜民主,评价时政,其中胡鄂公就在天津的《大中华报》上“无日不骂项城(袁世凯)”。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A. 社会资讯传播方式的改变
B. 传统社会道德观念被打破
C. 言论出版自由制度受尊重
D.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盛宣怀在其所拟《电报局招商章程》中说:“中国兴造电线,固以传通军报为笫—要务,而其本則尤在厚利商民力图久计。”根据材料推断,盛宜怀认为应如何发展近代电讯亊业
A. 引进西方电讯技术
B. 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
C. 结合商业化运转推动发展
D. 提高电讯行业的利润
下表是中国19世纪70—90年代进出口商品价值简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单位:万海关两)
年份 | 进出口总值 | 进口总值 | 出口总值 | 出超或入超 |
1871(同治十年) | 13695 | 7010 | 6685 | 入超325 |
1876(光绪二年) | 15112 | 7027 | 8085 | 出超1058 |
1881(光绪七年) | 16336 | 9191 | 7145 | 入超2046 |
1886(光绪十二年) | 16469 | 8748 | 7721 | 入超1027 |
1891(光绪十七年) | 23495 | 13400 | 10095 | 入超3305 |
1896(光绪二十二年) | 33367 | 20259 | 13108 | 入超7151 |
1901(光绪二十七年) | 43796 | 26830 | 16966 | 入超9864 |
A. 西方国家利用科技进步和流通的发展,对中国展开巨大贸易攻势
B. 外国商品输入的优势主要依靠鸦片贸易获得
C. 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已经无法抵挡外国资本主义商品的洪流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对外国资本主义有一定的抵制作用
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上书皇帝说:“自古外夷之助中国,成功之后,每多意外要求。驭夷之道,贵识夷情。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纾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由此可知曾国藩
A. 继承了“师夷制夷”思想 B. 认为应全面向西方学习
C. 强烈的“天朝上国”思想 D. 主张“中体西用”思想
据史料记载,明初政府每年仅从北方各省就征收棉布有一百几十万匹,以后逐渐增加。如弘治十五年仅山东地区棉布征收数额就达29.6万匹,到万历六年征收数额就增长到60万匹。七十年间整整翻了一番。这从侧面反映了明代
A. 手工业赋税负担沉重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 棉纺织业的不断发展 D. 北方成为棉纺织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