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12月,日军攻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37年,日本侵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12月,日军攻陷南京以后,对南京的和平居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2年,美、英、中等26个国家签订反对德、意、日侵略的《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2012年以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发表讲话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战胜国做出的裁决。”重申“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

 

 

——摘编自《中日关系大事记》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任选其中两个角度,说明2015年我国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的现实意义。(角度明确,史论结合。)

 

角度一:日本侵略。从卢沟桥事变开始,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可以让国人牢记国耻,振兴中华,启迪世人尊重人权、尊重人的生命,实现和平发展是全人类的价值追求。 角度二:民族团结。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说明举办此活动的意义可以启迪国人认识中华民族团结是民族独立和国家振兴的根本保证; 角度三:国际合作。美、英、中等国家签订《联合国家宣言》,组成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在于加强国家对话、协商、合作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的基本途径; 角度四:否定历史。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歪曲历史事实、妄称“侵略定义未定论”、推动修改《和平宪法》。说明此活动的意义在于告诫世人警惕日本右翼势力对世界和平的威胁,避免悲剧重演。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要求,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本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兼顾考查学生史学理论及素养相关内容——“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从而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本题属于观点评述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以下步骤:第一,要归纳、概括材料,对材料所述内容表明态度。此部分属于开放性设问,答案不唯一,诸如从日本的侵略、民族团结(中国全民族的抵抗)、国际合作(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否定历史(日本否定侵略、“教科书事件”)等角度展开均可;第二,要结合相关史实对所持视角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第三,评述(论证说明)的过程,要言之成文。 考点:史学理论与历史素养·历史研究和认识的方法·“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论从史出”;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及历史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述《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一课的简易板书。

上面图片反映了罗马法的发展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要求:也可以对罗马法的发展趋势进行补充,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正确,论述符合史实。)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管仲在辅助齐桓公建立霸业时就曾极力推行鼓励人口增加的政策,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国语·齐语》)驱使青年男女早婚早育。

墨家的创始人墨翟是最早详细论述人口问题的思想家。他主张,缺少人口耕种的土地,只是一种得不到收获的“虚地”,要生产出足够的衣食必须用“力”(劳动),而“力”来自劳动人口,所以贤明的统治者应当使国家富、人口多,“人民寡则从事乎众之”(《墨子·节葬下》)

——摘编自《中国古代人口思想》

材料二:中国的人口经济关系己经发生重大变化。经济新常态同时伴随着“新矛盾”“新问题”和“潜在风险”,其中一个还没有引起足够关注的问题是来自人口方面的变化,包括劳动力短缺和老化、持续低生育率和快速老龄化。人力短缺问题已经逐渐上升为主导性的新人口问题。如果说“生产力压迫人口”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人口压迫生产力”的问题将日渐突出。中国目前面临的是“低生育率人口问题”,低生育率趋势不仅将长期化,而且将内卷化,卷入“低生育——老龄化”的恶性循环之中。提出全面鼓励二孩应该成为紧迫的国家选择。

——穆光宗《经济新常态下的中国人口政策选择》

材料三在过去的两个多世纪的历史进程中,美国一直保持着较快的人口增长速度,出现过3次人口增长的高潮:

第一次人口增长高潮出现在18世纪末至1859年以前。

第二次人口增长高潮出现在南北战争后的1862年至1915年。

第三次人口增长高潮出现在1946年至1965年间。

过去两个多世纪以来,美国始终保持着较快的人口增长速度,从美国建国到其人口增长到1亿用了139年的时间,而从1亿增长到2亿则只用了52年,从2亿增长到3亿更是只用了短短的39年,这在西方发达国家中是独一无二的。……人口的持续增长给美国带来了诸多利益,但与此同时,它也给美国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效果或不确定因素……显而易见,在亨廷顿等美国的政治精英们看来,外来移民尤其是欧洲以外的第三世界国家移民的大量涌入,会严重威胁到美国传统的白人基督教文明,重塑美国的政治和文化,严重侵蚀美国的立国之本——由西方文明所界定的民族认同以及美国信条原则所界定的政治原则,从而“导致小阿瑟·施莱辛格所说的‘美利坚分裂国’。”

——摘编自高英东《美国问题研究报告(2011):美国的实力与地位评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管仲和墨翟关于人口问题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人口增长的原因及其产生的负面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如何认识人口政策的制定。

 

查看答案

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历了从凯恩斯主义向新自由主义的演化,中国经历了由照搬苏联模式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改革。这表明

A. 国家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逐渐减少

B. 企业国有化成为变革的重要内容

C. 经济危机是推动体制变革的重要原因

D. 各国经济发展模式趋向一致

 

查看答案

有海外媒体提出,“一带一路规划就是确定让中国过剩产能‘走出去’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而中国学者对此基本持反对观点,其原因有可能是马歇尔计划实际上

A. 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B. 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C. 把欧洲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D. 导致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对抗

 

查看答案

下图中A、B曲线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A. 欧洲与美国实力的消长    B. 主流经济理论的演变

C. 美国与苏联实力的消长    D. 主要社会制度的演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