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 程颢    B. 孔子    C. 董仲舒    D. 王阳明

 

A 【解析】材料认为,天地万物皆有性,皆有生命,因而人应视天地万物为一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程颢的思想,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 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 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查看答案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所有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明朝时

A.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B. 君主与内阁拥有同等决策权

C.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    D. 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

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B. 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C. 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查看答案

《国语》记载:“异姓则异德,异德则异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材料中“同志”对应的古代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礼乐制    D. 联姻制

 

查看答案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说明海外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背景。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外白银流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