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67年,李鸿章认为铁路、电报“有大利于彼(洋人),有大害于我”。1874年冬...

1867年,李鸿章认为铁路、电报“有大利于彼(洋人),有大害于我”。1874年冬,李鸿章“曾谒晤恭邸(见奕訢),极陈铁路利益”。李鸿章态度转变说明

A. 洋务运动的开展

B. 中体西用

C. 观念的转变

D. 国防的需要

 

C 【解析】根据材料“有大利于彼(洋人),有大害于我”“极陈铁路利益”信息,李鸿章由认为铁路、电报对国家不利,到极力陈述铁路将带来的利益,说明其观念的转变,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不能体现转变,故A项错误。“中体西用”和“国防的需要”材料体现不充分,故B D项错误。 点睛:材料“有大利于彼(洋人),有大害于我”“极陈铁路利益”是解题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

A. 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 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C. 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    D. 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查看答案

《法学阶梯》认为罗马人民所适用的,一部分是自己特有的法律,另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全人类共同的法律”是指

A. 万民法

B. 《十二铜表法》

C. 公民法

D. 市民法

 

查看答案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 程颢    B. 孔子    C. 董仲舒    D. 王阳明

 

查看答案

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 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 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查看答案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所有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利玛窦认为明朝时

A. 君主专制制度加强    B. 君主与内阁拥有同等决策权

C. 内阁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    D. 内阁掌握着明朝的行政大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