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某国一次革命后采用的政治形式,有学者拟订了以下研究提纲,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
(1)一个联邦,一个由选举产生的总统
(2)以一部成文宪法作为政府的基础和对政府的牵制
(3)权力制衡制度
(4)立法者的选举在人口比例的基础上产生——若干人中选出代表一名
A. 英国
B. 德国
C. 美国
D. 法国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印象是“无知”“好战”;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际”。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
B. 随着中美关系改善,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加深
C.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D.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力在增强
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冷静而现实地写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材料表明
A. 美国已丧失了经济大国的地位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 中国是美国主要的竞争对手
D. 美国应该承认中国的地位
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布什所说的是
A. 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B. 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外交胜利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 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 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 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 发挥在国际关系中应有的作用
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A. 获得军费赔偿
B. 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 在华开设工厂
D. 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