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将领阿里斯蒂德被公民大会陶片放逐后,仅过了两年多就被召回,因为波斯大军入侵,需要他参与作战。打败波斯后,他得以重新任职,而指挥战争获得胜利的功臣地米斯托克利却被陶片放逐。由此可见
A. 多数人的意愿未必代表公平正义
B. 陶片放逐法是对将领去留的表决
C. 直接民主导致了雅典的派系纷争
D. 主权在民容易导致城邦内部混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
时间 | 年均增长率(%) |
1953~1957年 | 4.5 |
1958~1962年 | 4.3 |
1963~1965年 | 11.1 |
1966~1970年 | 3.9 |
1971~1975年 | 4.0 |
1976~1980年 | 5.1 |
1981~1985年 | 8.1 |
材料二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
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一些人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答案】(1)时间 1:1963~1965年
原因1:中共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时间 2:1981~1985年
原因2: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①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鼓励农业机械的发明创造,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实现;②建立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促进农业科技化进程;③建立和完善法律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法律保障。
(3)举例:①新政中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②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③实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实质:罗斯福新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周部调整,有力地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首先要找准两个时间段,即1963~1965年和1981~1985年,前者的主要原因主要强调八字方针的推行而后者的主要原因主要突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即可。
(2)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在材料中是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鼓励农业机械的发明创造、建立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体系等均是可以直接找到的。
(3)抨击罗斯福的依据主要从罗斯福干预经济、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工人农民的利益等方面进行回答,在回答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主要强调罗斯福新政最终目的是维护资本家的利益、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因为罗斯福新政不过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次自身的调整罢了。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Word】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都成为首都的次数(部分)
今名 | 古都名称 | 定都次数 |
西安 | 镐京、长安 | 9 |
洛阳 | 洛邑、洛阳 | 8 |
北京 | 蓟、中都、大都、京师、北京 | 5 |
南京 | 建业、建康、江宁府、应天府 | 8 |
开封 | 大梁、开封府、东京 | 7 |
安阳 | 殷、邺城 | 5 |
成都 | 成都 | 4 |
抗州 | 杭州、临安 | 2 |
解读材料,围绕“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迁”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性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 内容 | 备注 |
春秋战国 | 牛耕、铁农具 |
|
都江堰、郑国渠 |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有利于安排农事 | |
秦汉 | 耧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 |
魏晋南北朝 | 翻车 |
|
《齐民要术》 |
| |
隋唐 | 筒车、曲辕犁 |
|
宋元 | 踏犁 |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
《农桑辑要》 | 元朝政府颁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 |
《十二气历》 |
| |
明清 | 《农政全书》 |
|
材料二 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三 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
| 历史资枓 |
1878 年 | 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
1878 年 |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
1895 年 | 维新派在北京成立强学会,领导政治活动“公车上书” |
1895 年 |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
1897 年 |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 |
1912 年 | 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
1917 年 |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
1917 年 | 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
1919 年 |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
1924 年 | 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要求:论题明确,提取材料信息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1)表现:①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②改进耕作技术;③兴修农田水利;④重视农时;⑤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原因:①人多地少;②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③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2)特点:①政府制订计划建设②颁布法规、条例保障;③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④新建与改旧结合,并完善道路的配套设施;⑤中央与地方、公营与民营相结合;⑥成效显著,意义重大。
(3)从经济、政治、思想近代化中任选一主题作答即可。
答案一:
主题: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历程。
论证:①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矿务局,创办洋务运动民用工业,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②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③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④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黄金时期。
答案二:
主题: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历程
论证:①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中国开始政治近代化的探索。②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③北京青年学生掀起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答案三:
主题: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历程
论证:①严复创办《国闻报》,维新派人士通过创办近代报刊、学会、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的开展。②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③孙中山北上宣传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政治纲领,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精耕细作的表现方面主要从生产工具、耕作技术、严格遵照农时、重视农业经验的推广等方面进行归纳。主要原因要从小农经济自身的特点、人多地少的现实国情等方面进行论述。
(2结合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主要从政府制定规划、资金来源多渠道、新建铁路和原有旧铁路相结合、中央与地方、公营与民营相结合等方面多角度分析。
(3)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但在回答时要抓住““京津冀地区”这个地理范围的限制,在这个地理范围内寻找相应的史实进行解答即可。
【题型】连线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Word】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
时间 | 年均增长率(%) |
1953~1957年 | 4.5 |
1958~1962年 | 4.3 |
1963~1965年 | 11.1 |
1966~1970年 | 3.9 |
1971~1975年 | 4.0 |
1976~1980年 | 5.1 |
1981~1985年 | 8.1 |
材料二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
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一些人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1975年,面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英国下院就英国是否留在欧洲共同体内举行全民公决,大约65%的选民参与了投票,其中67.2%的人投赞同票,32.8%的人投反对票,英国最终留在欧洲共同体内。这反映出( )
A. 一体化不利于英国发展 B. 欧共体内部出现分裂
C. 英国民主制度受到冲击 D. 西欧整体实力的上升
【答案】D
【解析】英国最终留在欧洲共同体内的重要原因还是由于西欧的实力问题,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一体化利于英国发展,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留在欧洲共同体内说明并未分裂,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英国民主制度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Word】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 内容 | 备注 |
春秋战国 | 牛耕、铁农具 |
|
都江堰、郑国渠 |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有利于安排农事 | |
秦汉 | 耧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 |
魏晋南北朝 | 翻车 |
|
《齐民要术》 |
| |
隋唐 | 筒车、曲辕犁 |
|
宋元 | 踏犁 | 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
《农桑辑要》 | 元朝政府颁发的农业指导用书 | |
《十二气历》 |
| |
明清 | 《农政全书》 |
|
材料二 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2年国民政府公布“铁道法”,制订了“国营铁道于不损主权及利权范围内得借外资”的原则。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举借公债筹措铁道建设资金。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本期修筑的新路主要有,中央与地方合营的浙赣路,省营的杭江路及同蒲路,商办的江南路和淮南路、因国防军事原因赶修的苏嘉路。完成长江渡轮工程,使沪宁路与津浦路相接,便利长江南北的经济沟通。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
材料三 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
| 历史资枓 |
1878 年 | 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
1878 年 | 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 |
1895 年 | 维新派在北京成立强学会,领导政治活动“公车上书” |
1895 年 |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
1897 年 | 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 |
1912 年 | 清帝颁布退位诏书 |
1917 年 | 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 |
1917 年 | 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
1919 年 | 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 |
1924 年 | 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 |
(1)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
(3)请从材料三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XX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要求:论题明确,提取材料信息充分,表述清晰)
下图是一幅没有名称的曲线图,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
A. 美国社会就业率的起伏情况 B. 苏联(俄)工业产值增减情况
C. 苏联(俄)农业产值增减情况 D. 美国经济发展总量变化情况
【答案】B
【解析】从1920、1937等时间来看材料反映的是苏联(俄)的问题而非美国的问题,特别是1937苏联(俄)的工业产值大幅度的增长,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美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工业生产,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不是美国,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Word】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1975年,面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形势,英国下院就英国是否留在欧洲共同体内举行全民公决,大约65%的选民参与了投票,其中67.2%的人投赞同票,32.8%的人投反对票,英国最终留在欧洲共同体内。这反映出( )
A. 一体化不利于英国发展 B. 欧共体内部出现分裂
C. 英国民主制度受到冲击 D. 西欧整体实力的上升
1975年,法国、德国、美国、日本、英国和意大利成立国际经济合作论坛——六国集团。1976年,加拿大加入后,G6变为G7。1998年俄罗斯加入,G7演变为G8,1999年,G7邀请澳大利亚、中国、南非、巴西等十一个新兴工业国家及欧盟加入,G20成立。从G6到G20说明:
A. 新兴工业国家已居优势
B. 国际组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C.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
D. 20国集团成为全球权力中心
【答案】C
【解析】从G6到G20说明了成员国的增多,这反映了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老牌工业国家仍然占居优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成员国的增多而非国际组织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说法绝对,另外材料也未体现这一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全国百强校Word】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下图是一幅没有名称的曲线图,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 )
A. 美国社会就业率的起伏情况 B. 苏联(俄)工业产值增减情况
C. 苏联(俄)农业产值增减情况 D. 美国经济发展总量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