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势示意图,图中所示局面的出现
A. 推动了国家政治中心的东移
B. 加速了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 有利于阻止北方民族的南下
D. 瓦解了唐中央在北方的统治
宋朝明确规定,地主打死佃客,减罪一等,发配邻州。而在《明律》中规定:“富豪之家,役使佃客抬轿者”,不仅要“杖六十”,还要“各计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明代法律的内容更加细密严苛
B.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 佃农对地主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 社会矛盾日趋缓和
下图是1998年绥德中角乡白家山汉画像墓中出土的一幅翻地图(画面分为上下两部分,画面上部分为两层重楼,上层为20个粮仓,下层坐两人;下部分反映了春天翻地场景),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地主庄园里徙附集体劳动情形
B. 租佃制经济下农民生活的艰辛
C. 田庄经济下农民精耕细作场景
D. 封建土地制下地主的奢侈生活
《礼记·王制》记载:农户帮助耕种公田,私田就不再纳税;公家分配的农田和宅地不准出卖。对这一记载所涉及的土地制度评述正确的是
A. 是国家抑制土地兼并的手段
B.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C. 这种制度具有公私二重性质
D. 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
随着冶铁技术的改进与推广,农具生产在宋代冶铁手工业中占有大宗。宋真宗时,知滨州吕韦简要求朝廷豁免农具税;宋神宗时,夷汉杂居的较偏远地区,如因购买农具不方便,可以申请设置草市。据此可知
A. 草市作为最低层级的商品流通场所出现于宋朝
B. 对农具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中国的农本思想
C. 农具的大量推广促进宋代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 商业环境的宽松进一步推动宋代农具市场的发展
“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材料反映出
A. 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发展
B.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 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D.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