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江浙和广东是中国两大产丝区,但是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在上海,也不是在广东,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B. 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设厂的特权
C.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市场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它的推行
A.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 促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C.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家
十九世纪后期,清政府驻外使臣发回的上奏主要是政治与外交内容,从1903年开始,驻外领事与商务委员会陆续从海外寄回了大量的商务报告。这种变化表明
A. 列强经济侵略加深
B. 传统经济政策变化
C.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D. 实业救国已成共识
据统计,美国1895—1904年间,在27个工业部门中,中小公司合并为一家大公司的合并公司数占整个部门的公司总数的75%以上的有20个部门,占50~70%的有6个部门,占25%以下的只有一个部门。这本质上反映了美国
A. 公司竞争日趋激烈
B. 公司规模扩大
C. 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
D. 政府加强了对企业的干预
1810年,国王乔治三世亲自签署公告:“对于那些危害公共秩序、他人生命和财产的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如果有人勇于检举可以获得最高500英镑的奖励。”这说明此时的英国
A. 面临社会转型导致的问题
B. 逐步地从人治走向法治
C. 君主权利凌驾于议会之上
D. 殖民扩张带来社会隐患
十八世纪初,为避免行会条规及相对较少的劳动力供给对生产造成局限这些障碍,鲁昂城的棉织商人德拉,采取了将原料送至附近农村纺织加工的策略。至1782年,鲁昂地区成为法国最大的外放制盛行区域。这表明
A. 工业发展具有多种经营形式
B. 工业发展推动法国农业转型
C. 法国得以实现工业化大生产
D. 外放制基于农村劳动力过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