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近代史新编》载,官僚地主杨宗濂兄弟在19世纪90年代初期,既投资棉纺织工业,又大量购买田产,以增强自己的地主地位。杨氏如此选择的原因是
A. 受到近代工业利润的驱使
B. 中国处于半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C.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D. 受传统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开平煤矿在甲午战争前每天产煤不过七八百吨,1894年每日产量已超过一千吨,而1898年的年产量增至七十三万吨,大大超过了战前水平,其他洋务企业类似此情况者尚多。由此可见
A. 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中国已经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C. 洋务企业在甲午战争后仍然持续发展
D. 清政府被迫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中国商民得减价之益,而水脚(指水路运输费用)少入洋商之手者,奚止散千万,此实收回利权之大端。”由此可见,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的主要作用是
A. 列强控制中国水运局面被打破
B. 人们的消费观念受到冲击
C. 列强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被扭转
D. 人们的生活方式得以改变
1850年,上海英商林塞洋行的走私规模不如别家大,该行老板上书英国领事说:“(我行)要和任何人一样大肆走私了。”英国领事答复道:“……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这说明中国
A. 海关职权逐渐丧失
B.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 自然经济快速解体
D. 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
据汪敬虞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江浙和广东是中国两大产丝区,但是生丝的市场价格不是在上海,也不是在广东,而是在纽约和里昂决定的。这一现象说明
A. 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B. 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设厂的特权
C.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D.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市场
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在晚清得以推行,它的推行
A.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 促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
C.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 诞生了中国第一批民族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