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最大时期是在 A. 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康熙 ...

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最大时期是在

A. 努尔哈赤

B. 皇太极

C. 康熙

D. 雍正。

 

B 【解析】“议政王大臣会议”是皇太极时将原来的旗主贝勒全部封王后形成的议政会议的名称,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皇帝很难更改他们决定的事项。故答案为B项。努尔哈赤时还没有这一机构,排除A项;康熙时设南书房分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排除C项;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立使得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排除D项。 点睛:康熙为扩大皇权设立南书房,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形成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的局面,最后集权于皇帝。雍正时设立军机处,使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力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韩非对于当世的君主有大旨如下的劝告:你们国弱的不是想强,国强的不是想更强,甚至用武力统一天下吗?这是无可非议的。不过大部分你们所采的手段,尤其是你们所认为最贤明的手段,尤其是儒家所进献的手段,若不是和你们的目的相反,便是离你们的目的很远。……不要把心放在贤人上!不要怕人不忠,怕人作弊,要设法使人不能不忠,不敢作弊!……只要出可靠的重赏,什么事也有人替你们做到。只要布置着无可逃避的重刑,什么弊也可以禁绝。……要使人民服从,与其用爱,不如用威。……臣之尊君至少应当比得上子之尊父。……所以“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张荫麟、吕思勉、蒋廷黻《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韩非的主要思想,并指出韩非的思想主要来源。

材料二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日: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2)材料二中陈独秀认为国人的“学术觉悟、政治觉悟、伦理觉悟”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简述陈独秀在伦理的觉悟上作出了什么特殊贡献?

 

查看答案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在国际贸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贸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24年,英普条约规定他国最惠国待遇,逐渐取消关税保护。1849年,英国废除了实行近200年的航海条例,航海条例的废除打破了大船主对殖民地贸易的垄断。法国拿破仑三世统治时期,奉行自由贸易原则,全面、大幅度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1860年,法国还与英国签订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消除了两国间的贸易壁垒。此后,法国与比利时、德国等欧洲国家签订类似条约,将本国经济完全纳入国际市场。

——根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和人民版教科书必修二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当时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主要内容,该准则的确立对世界经济有怎样的意义?

材料二 1947年10月30日,关税和贸易总协定在日内瓦签订,并于1948年1月1日开始生效。协定按照美国提倡的“门户开放”原则,承认最惠国待遇的普遍适应性和消除贸易壁垒的必要性,宣称要“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货物的生产与交换”,“降低关税”,“消除国际商业上的差别待遇”等。这些都是针对英法等国在战前所实行的贸易特惠制和关税同盟而提出来的,反映了美国企图通过自由竞争,凭经济实力夺取所占有的排他性市场的意图。

                                              ——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关贸总协定成立的背景,并指出关贸总协定的地位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改变了美国处理与欧洲关系的方式,为此也改变了欧洲国家处理相互关系的方式......它播下了制度的种子,逐渐将西欧连接在一起,建立了欧洲经济与合作组织、欧洲联盟和北约等机制,为弥合历史久远的分歧奠定了基础。”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纪念马歇尔计划讲话50周年时讲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马歇尔计划出笼的背景及其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整理自“百度.百科”:“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2)综合材料一、二,从实质角度谈谈你对“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观点的认识,结合所学举2例说明21世纪之交中国政府在外交领域为世界和平发展所作的贡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统计

——整理自《中国历代宰相大全》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唐宋明三代丞相(宰相)人数变化的制度因素,纵观自秦至明丞相(宰相)人数的变化说明其反映的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

材料二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原夫作君之意,所以治天下也。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是官者,分身之君也。”“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指出明朝“无善治”的主要表现。为改变这种弊端,黄宗羲提出了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

近年以来,四川彭山江口水域陆续出土了张献忠沉船时遗留的10000多件文物,印证了此前民间流传的张献忠沉船宝藏之谜。同时也印证了 “于是括府库民兵之银,载盈百艘,顺流而东。至彭山江口,初心忽变,乃焚舟沈镪而还。”等史料记载的真实性。由此可见

A. 民间传说有很高的真实性    B. 文献记载的史料价值最高

C. 考古发现才能够印证历史    D. 多种史料印证更接近真相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