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我国东南地区,江浙一带,在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

我国东南地区,江浙一带,在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谚语,到了明清时期流传着“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这种变化反映了

A. 社会经济生产的转型

B.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 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民间商业繁盛的局面

 

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以看出江浙一带在宋代还是以农业为主,到了明清时期已经变为手工业经济为主了。从农业到手工业的转变体现出社会经济的转型,因此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在宋代已经结束,因此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需要判断雇佣关系,材料中并未体现雇佣关系。因此C项错误;材料内容为布和纱,属于手工业产品,不属于商业。因此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人诗云:“小麦靑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螬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着,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A.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

B. 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C.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

D. 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查看答案

北魏时洛阳城内有大市、小市、四通市,总称“洛阳三市”,市内有钟鼓,开市、散市都以击鼓为号,并设有专门管理贸易和税收的官吏。根据所学判断正确的是

A. 北魏强化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城市管理为唐宋所仿效

C. 有利于城市商业有序发展

D. 推动了商业市镇的兴起

 

查看答案

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度下,自耕农群体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下列哪一制度或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自耕农群体

A. 井田制

B. 海禁政策

C. 初税亩

D. 均田制

 

查看答案

《论衡》中记载“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 “重农”的思想

B. “靠天吃饭”的观念

C. “不误农时”的思想

D. “精耕细作”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年2月14日,中苏双方在克里姆林宫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第一条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同时也约定苏联在1952年底以前,无条件地将中国长春铁路移交给中国,从旅顺撤出苏联军队。同时,为中国提供一笔总数为三亿美元的建设贷款。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下表所列为1970~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加拿大

1970年10月13日

意大利

1970年11月6日

奥地利

1971年5月28日

比利时

1971年10月25日

冰岛

1971年12月8日

英国

1972年3月13日

荷兰

1972年5月18日

联邦德国

1972年10月11日

澳大利亚

1972年12月21日

新西兰

1972年12月22日

西班牙

1973年3月9日

 

 

 

 

(1)根据材料二,分析1970~1973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什么共同特点。与这些国家建交,反映了中国在外交策略上有什么改变?

(2)你认为1970~1973年中国外交新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