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经说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段话直接影昀的新中国的经济活动是
A.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 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建设
C. 火跃进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
B. 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
C. 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
D. 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
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面临了一系列困境,如经济停滞化、通货膨胀化,为此西方国家采取的重要举措不包括
A. 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
B. 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 出售国有企业给私人
D. 大大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这一时期,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
A. 资本主义已过时
B. 渴望扩大政府职能
C. 要求革命改变现状
D.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有学者研究指出,1929年~1938年,美国大部分商品滞销,但收音机的销售量却呈爆炸式增长。由此可以推理当时
A. 民众闲暇时间大幅增加
B. 电子产品不受危机影响
C. 民众醉心于超前性消费
D. 美国已经走出经济危机
有人认为,苏联发明了“在落后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靠人力劳动投资,迅速跨过工业化阶段的无情的国家公式”。这一观点
A. 基本肯定了农业集体化运动
B. 指出了新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
C. 较客观地评价了斯大林模式
D. 揭露了赫鲁晓夫改革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