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有日本访华人员欲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他在回忆录中谈到:他与周恩来见面时说新民主主义的成功是因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的连续革命时,周恩来马上与之握手并说他对历史的解释是正确的。如果该回忆录记载真实,那么
A. 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B. 该历史解释带有主观性,故是错误的
C. 两岸关系己结束敌对
D. 周恩来的态度有促成国共合作的用意
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A. 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B. 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
C. 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 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A. 为社会主义民主初步建立奠定法律基础
B. 是认真吸取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结果
C. 说明我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D. 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完善
在中国传统政治观念中,社会等级关系往往就是家庭内部关系的延伸,“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由父子推及君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则是由个人、家庭扩大到国家和社会。这表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统治集团内部等级秩序分明
B. 政治权利依靠宗法制度维系
C. 政治制度与儒家伦理相结合
D. 个人价值与国家利益相统一
据记载,东汉桓帝时规定“婚姻之家及两州,不得交互为官”,如官员史弼,本应出任山阳太守,但由于岳父母家恰好在山阳辖内,于是史弼上书自陈应回避,被调任为平原相。这说明桓帝
A. 将地方的人事任免权收归中央
B. 已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
C. 有意防范地方势力膨胀的危害
D. 注重维护察举制度的公平
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曾经在中国十分流行,但到1984年,邓小平说“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中国永远不会称霸,永远不会欺负别人。”当今中国强调“和平崛起”,强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通过对以上观点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为
A. “落后就要挨打”的观念已经完全过时
B. 强调只有先壮大国家实力,才能争取主动
C. 二者都是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的理性选择
D. 中国承诺永远不会对周边弱国采取军事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