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 《孟子•告子》
材料三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⑴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⑵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⑶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宪政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体,所谓价值理性就是关照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权力的实现;所谓工具理性就是人们通过宪法约束政府权力,从而保障自我权利不受过度膨胀的国家权力的迫害。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的宪政思想体系更多体现了工具理性这一特点。这在当时是因为
A. 体现个人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B. 实现三民主义的现实需要
C. 民主宪政是救亡图存的手段
D. 国民素质和公民意识薄弱
《吕氏春秋·慎势》中记载:“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 )
A. 维护社会的安定 B. 加强了周王的权力
C. 区分血缘的远近 D. 保证贵族特权地位
1955年,有日本访华人员欲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他在回忆录中谈到:他与周恩来见面时说新民主主义的成功是因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的连续革命时,周恩来马上与之握手并说他对历史的解释是正确的。如果该回忆录记载真实,那么
A. 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B. 该历史解释带有主观性,故是错误的
C. 两岸关系己结束敌对
D. 周恩来的态度有促成国共合作的用意
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A. 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B. 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
C. 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 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1978年至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
A. 为社会主义民主初步建立奠定法律基础
B. 是认真吸取文化大革命历史教训的结果
C. 说明我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D. 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