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70年前,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建立,开启了人类合作的新...

70年前,联合国这一最具普遍性、代表性、权威性的国际组织建立,开启了人类合作的新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逢之歌

1945年6月26日,《联合国宪章》接受各国代表的签字认可。按照四个邀请国英文字母的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董必武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唯一代表,郑重地在文件上签字。签字仪式结束,根据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相逢之歌》填词而成的《联合国之歌》在会场上响起!“奋起解除我国的束缚,在黑暗压迫下,人民怒吼声如雷鸣,如光阴流水般无情。太阳必然迎着清晨,江河自然流入海洋。人类新世纪已经来临,我子孙多自由光荣。”《联合国之歌》的名字原来是“相逢”!我们的国家,今天才与世界各国相逢么?!藿必武静静地思考着......

——黎风《联合国里大决策内幕揭秘》

材料二重返之旅

1950年9月,在美国操纵下,第五届联大否决了苏联和印度分别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1951年,美国操纵第六届联大否决了苏联等国代表提出的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问题列入联大议程的提案,并通过了“延期审议”中国代表权问题的决议。1961年,第16届联大决定将中国代表权问题列入联大议程。这是对美国为阻挠恢复新中国合法权利而设置的重重障碍的重大突破。1971年7月,美国仍然继续阻挠联合国正确解决中国代表权问题。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1976次全体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2758号决议。1971年11月15日上午10时,风度翩翩的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会议大厅,正式参加第26届联大会议。他不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与文采,更体现了中国这个泱泱大国的风度和气质,使新中国代表团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完成了在联大的首次“亮相”。

——《羊城晚报》

材料三维和之美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90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出5名军事观察员。1992年4月,中国第一支“蓝盔”部队——军事工程大队赴柬埔寨执行任务。……25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忠实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无论在战火纷飞的马里,还是疾病肆虐的刚果(金);无论在炎热无比的苏丹,还是险情重重的黎巴嫩,处处活跃着中国维和军人的身影。据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宣统计,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以来,中国军队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0178人,先后有10名官兵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献出宝贵生命。中国维和官兵新建、修复1.1万余公里道路和300多座桥梁,排除地雷及各类未爆炸物9400余枚;接诊病人14.9万多人次;运送各类物资器材110万吨,运输总里程12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00圈。

——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们的国家,今天才与世界各国相逢”的理解。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曲折历程反映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变化?分析新中国代表团在联大首次完美“亮相”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对此,你有何认识?

 

(1)理解示例: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挨打,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为东方主战场,抗击了日本法西斯主要兵力,实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救亡图存,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与承认,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若从其它角度理解,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变化:由美苏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美国霸权主义的削弱;乔冠华的个人魅力。 (3)特点:积极主动参与;力度逐步加大;维和对象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不畏艰难险阻;参与人员多,涉及领域广,贡献大。 认识:中国是一个热爱和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负责任大国。实现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应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提到,《联合国宪章》接受各国代表的签字认可。按照四个邀请国英文字母的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相关知识即可回答对“我们的国家,今天才与世界各国相逢”的理【解析】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作为东方主战场,抗击了日本法西斯主要兵力,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2)根据材料二提到,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1976次全体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2758号决议。结合所学多极化趋势相关知识即可指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曲折历程反映了世界格局怎样的变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分析新中国代表团在联大首次完美“亮相”的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美国霸权主义的削弱;乔冠华的个人魅力。 (3)根据材料三提到,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忠实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神圣使命。累计派出维和官兵30178人,先后有10名官兵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献出宝贵生命。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概括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特点:积极主动参与;力度逐步加大;维和对象以发展中国家为主;不畏艰难险阻;参与人员多,涉及领域广,贡献大。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有何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影响;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开创外交新局面·成就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 《孟子•告子》

材料三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⑴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⑵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⑶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各有何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宪政是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体,所谓价值理性就是关照人的自我价值和自我权力的实现;所谓工具理性就是人们通过宪法约束政府权力,从而保障自我权利不受过度膨胀的国家权力的迫害。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的宪政思想体系更多体现了工具理性这一特点。这在当时是因为

A. 体现个人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B. 实现三民主义的现实需要

C. 民主宪政是救亡图存的手段

D. 国民素质和公民意识薄弱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慎势》中记载:“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通‘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  )

A. 维护社会的安定    B. 加强了周王的权力

C. 区分血缘的远近    D. 保证贵族特权地位

 

查看答案

1955年,有日本访华人员欲促成国共第三次合作,他在回忆录中谈到:他与周恩来见面时说新民主主义的成功是因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等的连续革命时,周恩来马上与之握手并说他对历史的解释是正确的。如果该回忆录记载真实,那么

A. 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

B. 该历史解释带有主观性,故是错误的

C. 两岸关系己结束敌对

D. 周恩来的态度有促成国共合作的用意

 

查看答案

古代的每个民族都喜欢谈天说地,西方人喜欢说天上,而中国人更喜欢说天下,甚至认为,凡我族类,其心必同,可以共天下一家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那就不是一个天下,而是不共戴天。这说明古代中国的天下

A. 和近代国家概念基本相同

B. 严格按照民族区域进行划分

C. 其区分标准主要是文化认同

D. 专指汉民族所在的中原地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