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

宋代从乾德元年(963年)开始,朝廷陆续“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祐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清县(知,即兼理、兼管之意)”。北宋知县的设立表明

A. 县取代州成为基层单位

B. 君主权力的行使比较随意

C. 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D.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D 【解析】材料只是体现知县的设立,不能体现县取代州,故A项错误;中央任命县官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能表明君主随意使用权力,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地方行政制度,并不是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故C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中央任命原担任中央官职的官员为县的长官,体现了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D项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李世民的儿子李恪亲王,打猎时伤害农民,被检察院(御史)柳范弹劾。李世民责备亲王府秘书长(长史)权万纪,责怪他未能规劝阻止,罪应处死。柳范说:“房玄龄还不能阻止陛下打猎,怎么能单单责备权万纪。”李世民大怒回宫,后发现自己理屈,马上再出来召见嘉勉,这反映出

A. 唐代监察机制完备

B. 君主个人素养影响集权体制的效果

C. 唐代谏议制度形成

D. 三省六部制下君主权力被有限制约

 

查看答案

中国皇帝制度出现后,皇帝的居处称“行在所”,所用车马称“乘舆”。经皇帝批阅的文件称“御批”。皇帝有病称“不豫”。皇帝去世称“驾崩”,入葬的坟墓称“陵”。皇帝之印称“玺”。材料反映出

A. 皇帝专称减少了对皇权的限制

B. 皇帝制度顺应了当时历史潮流

C. 封建皇权随时代发展逐步强化

D. 封建皇帝在当时具有独特权威

 

查看答案

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B.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秦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乘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二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史•记事本末》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他们各是怎样做的?

(2)依据材料一、二,比较唐朝、明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

 

查看答案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论及秦亡时曾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挺谪戍之徒,圜视而合纵,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秦之失,失之在政,不在于制,……。”  依据材料,柳宗元是怎样认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的?你是否同意柳宗元的看法?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