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西方的崛起曾被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引人入胜的历程之一。这一进程起始于民主与哲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出现,继之以中世纪欧洲的君主制和骑士制度,经过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结束于西欧和北美对全世界军事、经济和政治的控制。非洲、拉丁美洲和亚洲的人们只有在遭遇欧洲探险或被殖民时才会被提到,他们的历史也就是从欧洲的接触和征服才开始的。

然而,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历史学家对上述概括提出了颠覆性的认识。他们认为在1500年前后的经济、科学技术、航海、贸易以及探索开拓方面,亚洲与中东国家都是全世界的引领者,而那时欧洲刚走出中世纪进入文艺复兴时期。这些历史学家认为,当时的欧洲要远远落后于世界其他地方的许多文明,直到1800年才赶上并超过那些领先的亚洲国家。因此,西方崛起是比较晚才突然发生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归功于其他文明的成就,而不仅仅取决于欧洲本土发生的事情

——摘编自杰克·戈德斯通《为什么是欧洲?——世界史视角下的西方崛起(1500-1850)》

请评述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③论证充分,一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O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②未引用史实;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可以提取下列观点,“西方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他国家和地区文明成就”的观点。理由如下:①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等亚洲诸国无论在经济、科技、贸易及航海探索开拓方面都处在世界的领先地位。②经济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如中国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达,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的大宗商品进入国内及国际市场。③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及印度等一些亚洲国家的先进的历法和数学成果大多已通过阿拉伯商人传入欧洲,引起西方各国的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改革和文化运动,大大推动了欧洲各国从封闭落后的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中国的指南针、造船技术、地理知识等为西方探索新航路提供了科技条件。④贸易方面:亚洲通往欧洲的海上和陆上的“丝绸之路”早已打通,大量的中国商品,如瓷器、香料、丝绸和茶叶等行销全世界。直到19世纪初,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处于“出超”地位,亚洲处于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研究·史学评价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典型的“探究开放型材料题”,是近几年全国卷41题标准的考试题型。此类试题呈现形式多样化,针对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本试题通过一组材料设置问题情境,考查学生解读图片信息并获取信息的能力,该答案不唯一。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然后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罗马帝国的逐步解体及基督教的胜利,到公元500年,古希腊时期的科学知识在西欧变得极为稀少。11世纪后,基督徒的东征使阿拉伯文献随手可得。1125-1200年,西欧形成翻译的浪潮。意大利的热拉尔先后译出《天文学大成》及70部其它文献,特别是译出亚里士多德讨论科学方法的重要文献《分析后篇》。13世纪,与拜占庭关系密切的西西里成为希腊语译成拉丁语的中心,其中莫比克完成了亚里士多德及阿基米德几乎全部希腊文原稿的拉丁译本。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翻译家的辛勤劳动,没有亚里士多德包含关于整个宇宙详尽完备科学观点的物理、哲学著作,17世纪的科学革命就几乎不可能发生。

——摘编自【美】爱德华•格兰特《中世纪的物理科学思想》

材料二:明朝以八股取士,一般士子,除了永乐皇帝钦定的《性理大全》外,几乎一书不读。明末,罗马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等人先后来华,与中国学者如徐光启、李之藻相往来,研究各种学问。先是明代循元“授时历”,错谬渐多。中外学者合译西方历书一百三十七卷,完成历法改革之业。这个时期的各类译书不下百数十种,如《几何原本》、《坤舆万国全图》、《天主实义》等,为欧籍入华之始。要而言之,中、外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在这种新环境下,学界空气亦有变换,时人评之:“如历法、算法、火攻、水法之类,皆探两仪之奥,资兵农之用,为世永利。”

——据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欧与中国翻译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欧与中国翻译运动兴起的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古代中国,君主要想统治一切,就必须依靠官僚集团来实现;同时君主也需要对内外官僚进行严密控制,这就需要一种督察百官的力量。同时,为避免君主在用人行政方面出现重大失误,需要设立一个机构来进行协调和制衡。我国历代监察都实行独立垂直的管理体制,不对地方行政长官负责。历代王朝都把监察官员视为防止官吏腐败的最后一道防洪堤,故而对他们委以重任。监察官员是“秩卑而命之尊,官小而权之重”。

——整理自蒋云贵、戴正良《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与制衡不是简单的权力再分配,也不是简单的权力之间的制约,而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它对于维护美国资产阶级利益,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的冲突,防止某一个人和某个集团的独裁,保障公民权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也造成了权力的效率低下、权力的相互倾轧、全力配合的缺失。

——摘编自魏海群《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建立监察制度的原因并概括该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权力制衡所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中国监察体制与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不同。

 

查看答案

康德说:“Saperaude!……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其中“Sapereaude!”的含义可能是

A. “人类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B. “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

D. “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并得到幸福”

 

查看答案

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世界市场形成

B. 信息技术应用

C. 交通工具革新

D. 美苏冷战结束

 

查看答案

1981年,里根总统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整顿和调整。进入21世纪之后,小布什政府将“竞争招标”私有化新理念扩展到了国有企业和政府改革当中,美国国有企业进人私有化改革的新阶段。这些措施

A. 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 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均完全摈弃了凯恩斯理论

D. 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