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专业技术人员、经理阶层、学校教师、办公室工作人员等“新中产阶级”在西方日益增多,逐渐取代小企业主、小农场主等“老式中产阶级”而居主导地位,这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经济,科学的日益科层化……密切相关。新中产阶级“居主导地位”的原因是
A. 新旧中产阶级划分标准的变化 B.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和发展
C. 经营者革命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推行
凯恩斯在“经济大萧条”时期说:“我这里指的就是这样一种制度,就是我们能够为了共同目的而进行有组织的共同行为,促进社会正义和经济公平,并尊重和保护个人的选择、信仰、思想以及表达,企业和财产的自由。”为此他主张
A. 保护私有财产和个人自由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干预
C. 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公民的个人利益 D. 走介于自由放任和#集权$之间的道路
1924—1929年,是20世纪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各国经济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快速发展。推动黄金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A. 殖民体系的强化与市场投资场所扩大
B. 煤炭等工业部门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技术发展
C. 西方国家相对和平稳定与混合经济发挥作用
D. 垄断资本主义使生产社会化程度有所提高
妥协被认为与西方社会的两个核心理念——自由、民主有密切的联系,就它与自由的关系而言,妥协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据此符合这种妥协精神的是
A. 法国大革命雅各宾派的措施 B. 武昌起义后南北双方议和
C.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D. 国共合作“一切工作归国民党”
马克思在《论费尔巴哈纲领》中说:“哲学家从来是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但真正的关键是改变它。”下列属于“改变世界”的是
A. “世界万物皆有由水生成”
B.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C. “有勇气在公共事务上运用理性”
D. “礼即理也”“格物以致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拥有广泛的立法权,官吏任命权、条约缔结权和国家防卫权,是帝国事务运转的总枢纽;帝国议会按普遍、秘密、直选的方法产生,不拥有任何行政监督权,任何法案都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这说明
A. 议会立法权的不完善
B. 议会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C. 联邦议会高于帝国议会
D. 帝国政治的专制主义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