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理解准确的是
A. 罗马法具备了严格的法律强制性
B. 罗马法巩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C. 罗马的扩张促进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D. 法官滥用权力导致社会秩序混乱
下图是1952-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百分比示意图.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 ①④形成的共同因素是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变革
B. ②低谷的形成是由于国家经济政策的严重失误
C. ③是由于国家找到了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道路
D. ④到⑤的变化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遇到了挫折
在194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罗斯福新政一度消失。如:1956年的初中《世界历史》教科书侧重讲述经济危机,至于罗斯福政府如何想办法应对危机,并无任何文字表述。这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前
A.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影响
B. 计划经济和意识形态的影响
C. 闭关锁国,社会发展缓慢
D. 较封闭导致世界史研究落后
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1年开始编制到1955年7月经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共历时4 年,其间大的修改就有6次。最后一次修改是在1955年4~5月,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的决议,吸收中央各部和各省(市)的意见并参考苏联顾问的建议作了适当修改。该现象主要表明
A.新中国注重把握经济规划的客观全面性
B.“一五”计划完全仿效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C.中共防止在经济建设中出现“左”的倾向
D.“一五”计划的制定仅立足于全国各地实情
通常情况下,修订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5年或者1978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
A. 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
B. 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
C. “文革”时期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 1982年宪法是我国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937年年底,《时代周刊》将1937年的年度人物选定为蒋介石,而不是连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或新登基的英国国王乔治六世。理由则是,“中国近代发生的事情,不仅仅构成一个警告,更是一个最后的信号,即白种人的负担将由一个更愿意承担的日本接过去。”《时代周刊》这一行动反映了
A. 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对于蒋介石主持抗大局的认可
B. 美日远东格局的改变将直接决定于国民政府的态度
C. 其对于中国已经开始的全中华民族抗战持悲观态度
D. 其对于日本在远东地区的“积极进取”持赞赏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