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千互通,相为消长,这些情况皆足以动摇政局。

——钱穆《秦汉史》

材料三: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和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为了维护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及形成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

(3)对比材料三、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对待丞相态度的差别,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人在处理相权的方式上有何不同?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秦以后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并简要评价。

 

(1)设置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设置郡县制,设置一系列选官及考核制度,制定秦律 (2)王国问题/地方诸侯国势力膨胀或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汉初推行郡国并行;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3)唐太宗认为丞相有助于皇帝更好统治国家(有效辅佐皇帝治理天下),明太祖认为丞相是导致国家政治动荡的原因。唐太宗通过分化相权来削弱丞相的权力,明太祖直接废除丞相这一官职。 (4)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评价:积极方面——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消极方面——从长远角度来讲,不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的发展转变。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秦始皇确立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权力的高度集中;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定严酷的法律;为了防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由都城通往各地的驰道;开灵渠;大规模移民等。 (2)根据材料信息“吴王濞招天下之亡命之徒铸钱”“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淮南王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非亦招揽四方豪杰”,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指出西汉王国对中央构成的威胁。再结合所学知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结果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府。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推行了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3)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认为设置丞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唐太宗采取三省六部制,通过分化相权来削弱丞相的权力,明太祖直接废除丞相。 (4)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上述材料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受到制约而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评价主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朝的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推恩令;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唐朝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丞相 【名师点睛】复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重点问题: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历史影响;归纳北宋初期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比较明清时期的中国和当时西方政治状况,分析不同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比较不同时期中央制度、地方制度的异同,归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趋势;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无论是在中世纪、近代或现代英国,各阶层的人士,对议会和国王具有一种心理状态:一方面,人人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想法,那就是议会执掌无所不包的权力,这是合乎法律的且是必须的;另一方面,人们在一般正常情况下,对国王怀有一种敬重的心理……人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在国王统治下的安全感

——王宇博《君主立宪制:英国的历史选择》

材料二:法国之所以采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选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第五条帝国立法权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行使之。

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第十八条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

第六十三条帝国的全部军事力量组成为统一的军队,在平时和战时受皇帝指挥。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节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体制的特点。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政治民主化发展的进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政局持续动荡的原因,并指出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的标志。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并分析其对德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查看答案

1895年4月8日,《泰晤士报》说:辽东半岛的割让没有损害到英国的利益,“而按照协议的其他部分,英国的利益可能有所增加”。该报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英国

A. 在华享有某些特殊的权益

B. 势力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

C. 在华利益得到了条约保证

D. 干涉还得到清廷的回报

 

查看答案

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

A. 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

B. 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

C. 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

D.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

 

查看答案

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这说明

A. 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B. 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C. 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D. 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查看答案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 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 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 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