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

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

A. 文化变革的经济动因

B. 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C. 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

D. 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

 

D 【解析】材料“贾而好儒”、“亦贾亦儒”说明士商价值取向趋同,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文化变革,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商人政治地位和统治阶级的腐败,故BC项错误。 点睛:对材料“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论语》提到天命的次数仅有三次,远远少于礼和仁的次数。老子重视天人关系,他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

A. 折射出不同的人生追求

B. 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

C. 说明了顺天有为的主张

D. 本质上都赞成君权神授

 

查看答案

明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人多从事于纺织业。这种现象促进了

A. 区域分工加强

B. 农业迅速发展

C. 南方超越北方

D. 商品经济发展

 

查看答案

明朝初年政府“命在京兵马指挥司并管市司,每三日一次,校勘街市斛斗、秤尺,稽考牙侩(中间商)姓名,时其物价”。此举意在

A. 垄断城市商业贸易

B. 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C. 维护市场公平交易

D. 征税补充军费开支

 

查看答案

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 均田制度的逐渐破坏

B. 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

C. 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

D. 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

 

查看答案

17世纪,中国人已普遍穿着棉布冬装,而不再穿着宋代时流行的麻布或亚麻布服装。与前文所述现象出现无关的是

A. 中国棉纺织技术的进步

B. 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C. 新的经济作物品种的种植

D. 社会经济生产的专业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