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 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 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C. 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D. 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C 【解析】根据题干“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可知强调的是城市中心论,说明当时中共党内仍然存在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支持的态度,即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C项正确。由题干时间“1930年6月”可知这时中共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排除A。题干强调的是城市中心论,说明李立三没有认清当时中国的国情,也没有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排除B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0年6月”、“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运用所学知识主义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 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查看答案

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强烈的排满色彩

B.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 明显的限袁倾向

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查看答案

袁世凯在直隶省的新政中,成效卓著,那时他众望所归,远不像后来那样臭名昭著。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中山不去位也很难。南京临时参议院以17票(全票)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材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

A. 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

B. 当时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结果

C. 列强为寻找在华代理人支持袁世凯的结果

D. 袁世凯的权术蒙蔽各派政治势力双眼

 

查看答案

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

A. 推动中国教育发展

B. 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

C. 建立中美友好关系

D. 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