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

A. 强调了土地革命的重要性

B. 指引红军战略转移的胜利

C. 为国共双方和解创造条件

D. 为持久抗战奠定思想基础

 

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信息“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联系所学知识,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为了适应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共的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创造了条件,故C项正确;AB两项与题干“深刻的民族性质”的信息不符,故排除;D项是1938年论《持久战》的发表,故D项错误。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名师点睛】抗日战争的三条线索: (1)一对主要矛盾: 日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 (2)两条抗战路线和两个战场: 国民党执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执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的路线。在两条不同抗战路线的指导下,分别出现了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国民党负责的正面战场。(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两条路线、两个政党、两个政权、两支军队的抗战局面。) (3)三个发展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 ①1937年7月至1938年10月是防御阶段。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国抗战的开始。这一时期,日本大举进攻中国;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出现两个战场抗战的局面,这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 ②1938年10月至1945年8月初是相持阶段。19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后,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这一阶段,日本改变了侵华策略;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蒋介石集团发生动摇,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使敌后战场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对抗战胜利具有决定的意义。 ③1945年8月至9月是反攻阶段。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美国动用原子弹轰炸日本,中国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抗日战争进入反攻阶段。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至此,中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0年6月,李立三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中写到:“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最后的死命。”这表明:

A. 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B. 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伟大

C. 中共党内对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认识不一致

D. 他认清了当时中国的国情

 

查看答案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

B. 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

C. 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

D. 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

 

查看答案

五四运动被称为创造一种新的现代的文明以挽救中国。“新”的主要表现是

A.知识分子发挥着移风易俗的重要作用  

B.激发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

C.弘扬科学和民主成为五四的精神核心  

D.爱国主义与宣传马克思主义逐步结合

 

查看答案

1912年颁发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宪政史上的里程碑,但却为后人诟病。“因人设法”的做法根本上违背了宪政本意,对此后北洋军阀视宪法为儿戏起到了不好的示例作用。这种评价主要基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强烈的排满色彩

B. 缺乏明确反帝要求

C. 明显的限袁倾向

D. 最终成为一纸空文

 

查看答案

袁世凯在直隶省的新政中,成效卓著,那时他众望所归,远不像后来那样臭名昭著。立宪派不信任孙中山并支持袁世凯和列强的挺袁态度使孙中山不去位也很难。南京临时参议院以17票(全票)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材料说明孙中山让位给袁世凯是

A. 革命派在各种压力下对袁世凯被迫妥协

B. 当时形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结果

C. 列强为寻找在华代理人支持袁世凯的结果

D. 袁世凯的权术蒙蔽各派政治势力双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