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清代六部长官均无权对各督、抚直接发布命令,则不得谓是总辖全国之行政长官。又各部尚书,侍郎均有单独上奏之权,则各部尚书亦并不得谓是统率各该部之惟一长官。清制六部尚书、左右侍郎俱满、汉各一人,则一部而长官六人。此等各无专事……”最符合上述材料主旨的是
A. 清代通过“以满制汉”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 清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了新的发展
C. 对六部的权限规定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蜂
D. 清代中央机构的设置相对比较完善和成熟
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做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 体现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 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C. 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
D. 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为守令者既不得其职,将欲议其法外之意,必且玩常习故,辟嫌碍例,而皆不足以有为。”对材料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 集权过甚导致地方行政效率低
B. 地方势力的膨胀削弱了中央集权
C. 加强对地方官府监察的必要性
D. 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清朝前期,对于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八位宗室王公给予了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俗称“铁帽子王”,他们均在京城设王府居住,所有俸禄待遇、王府官员、护卫等全部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规定给予。这一做法
A. 根本目的是保证宗室贵族特权
B. 严重威胁君主专制统治
C. 体现清朝务实灵活的统治策略
D. 容易造成军阀割据局面
《元代·百官志》有云:“宣慰司,掌军民之务,分道以总郡县,行省有致令则布于下,郡县有请则为达于省.”据此可知宣慰司
A. 是掌管军政大权的行省分设机构
B. 为宣政院辖属的地方宗教机构
C. 是中书省派驻边疆的地方机构
D. 被少数民族地区的僧俗首领掌管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是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只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的实质是
A. 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B. 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 元代的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D. 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