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这说明:
A.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C.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D.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秦汉时期,官僚制度确立,监察、谏议制度也随之确立起来,以监督皇帝言行和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形成了足以制约行政体系的强大力量,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当时,监察御史经常出外巡查,监察范围广泛,甚至负责接受老百姓的诉状,平反冤狱。这说明监察、谏议制度能够
A.平衡王朝权力结构 B.制约皇帝无上权力
C.杜绝官僚腐败现象 D.控制地方司法诉讼
唐宋期间,中国古代立法呈现出从律令格式到敕令格式的转变,也就是皇帝命令文书的敕和赦文(皇帝的赦免诏书)具有了立法意义。这反映了
A. 法律体系得到了完善
B. 皇帝成为最高立法者
C. 国家立法走向制度化
D. 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
“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段文字描述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
A.品行、才学 B.家庭背景 C.个人声望 D.考试成绩
编钟是我国古代的重要乐器。春秋之前,王公贵族在家里悬挂编钟是有严格规定的,所谓“王宫悬(四边悬挂),诸侯轩悬(三面悬挂),卿大夫判悬(两面悬挂),士特悬(单面悬挂)”,逾制则会招致杀身之祸。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
A. 等级制度森严
B. 宗法色彩浓厚
C. 文化生活丰富
D. 法律制度严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