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 进步史...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A. 进步史观

B. 天命史观

C. 循环史观

D. 英雄史观

 

A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韩非对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了评述,材料中观点的大体意思 是:上古中古人口稀少,条件简陋,可以行仁义;现代社会人多物少,争于气力,因此就不可以行仁义,而需要 用法治。每一时代的世情事态都不一样,一切政治政策都要以当时的世情事态为出发点。这与法家的主张一致, 这种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历史认知的发展,也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反应,因此选择进步史观,故A项正确。B 选项是一种消极的 态度,与材料不符;C 选项强调循环,而材料强调发展进步;D 选项材料中没有出现英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对于历史史观,我们比较常见的有唯物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等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 比较细致的史观也体现在历史材料中,如本题的进步史观,循环史观。此外还有发展史管,时代史观等等。每一种历史史观都有自己的意义,都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优劣之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近上述思想的是

①儒家学派

②墨家学派

③斯多亚学派

④智者学派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孟子将儒家“仁”的观念升华为“仁政”学说,提出

A. 重义轻利

B. 民贵君轻

C. 天人感应

D. 正心诚意

 

查看答案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B. 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

C.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查看答案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