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已以安人”,“修已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二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

 

(1)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目的:经世致用(明道救世)。(2分) 意义: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共同:强调社会责任感。 认识: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品德,根据材料“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而且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即可概括“仁人君子”应具备的品德。第二小问政治抱负,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改变天下大乱的局面、匡正社会秩序等方面分析思考。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二中“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尚安望其致用哉?”可知其主张为学的目的是经世致用;第二小问意义,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等方面思考作答。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共同点,根据(1)和(2)可知,孔子和顾炎武都不是在单纯的强调为学和做学问,而是有一定的社会责任;第二小问认识,围绕着社会责任是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应该继承和发扬这种传统的角度考虑作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查看答案

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 民本思想

B. 仁政思想

C. 礼法并重

D. 礼治为先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查看答案

在人类文明史上,许多思想家对后世产生影响常常是通过教育的途径。下列思想家中通过私学培养人才的有

①孔子

②韩非

③朱熹

④亚里士多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