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
A.走向成熟的轨迹 B.集权体制的根源
C.因循反复的特点 D.天下私有的本质
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 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 轻徭薄赋,以民为本
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物而已矣”“据器而道存”“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A. 客观存在的事物
B. 人们的感知器官
C. 科学试验的仪器
D. 万物发展的规律
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
A. 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 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C. 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 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到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人们对理学产生了深深的信仰危机。为了矫正理学所带来的社会弊端……从而开启了明清之际怀疑、揭露、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的序幕,成为明清之际人文启蒙思潮的一个重要内容。”关于这次思潮的局限性,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A. 只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
B. 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C. 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D. 批判了先秦儒学的消极因素,但实质上又维护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思想
A. 是对君主专制集权的批判
B. 具有鲜明近代代议制度的特征
C. 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
D. 提出了学校议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