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乏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2)材料二反映了作者什么主张?它对封建社会有何影响?

材料三他(顾炎武)读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之后,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对该书也推崇备至。……他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反对‘独治’,主张‘众治’。他进而提出了‘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命题。”

——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顾炎武对君主专制的主要态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

 

(1)治国思想:仁政。 标准:每户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 实质:丰衣足食、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影响:它使儒家思想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 (3)态度: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原因: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明朝统治腐败导致灭亡;《明夷待访录》的影响。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乏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社会保障标准及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即可。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可知是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其主张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等方面进行思考。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材料“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反对‘独治’,主张‘众治’。”可概括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思考顾炎武反对君主专制的原因。 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反对‘独治’,主张‘众治’。”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孟子、董仲舒新儒学、明清进步思潮等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以下思想观点与之相近的是(    

① “万物始于水”

“气者,理之依也”  

③ “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原创)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

A.走向成熟的轨迹    B.集权体制的根源

C.因循反复的特点    D.天下私有的本质

 

查看答案

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 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 轻徭薄赋,以民为本

 

查看答案

王夫之认为“天下唯器物而已矣”“据器而道存”“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A. 客观存在的事物

B. 人们的感知器官

C. 科学试验的仪器

D. 万物发展的规律

 

查看答案

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这些言论

A. 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B. 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

C. 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

D. 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