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限制君主的暴政

②大一统思想

③天人感应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限制君主的暴政即“仁政”思想,是先秦儒家的核心思想,与设问“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发展的表现”不符,排除①,排除AD。针对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符合设问“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发展的表现”,②正确。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符合设问“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发展的表现”,③正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对汉武帝的建议,而不是汉代儒家思想的内容,④错误,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数抓住设问要求“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型即可知道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学校的设立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这里的太学创办于

A. 汉高祖时期

B. 汉文帝时期

C. 汉景帝时期

D. 汉武帝时期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乏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材料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思想?他设想的社会保障标准是什么?这种理想社会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行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董仲舒《春秋繁露》

(2)材料二反映了作者什么主张?它对封建社会有何影响?

材料三他(顾炎武)读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之后,对其中的许多观点深表赞同,对该书也推崇备至。……他认为:“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反对‘独治’,主张‘众治’。他进而提出了‘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命题。”

——摘自史仲文、胡晓林主编:《中国全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顾炎武对君主专制的主要态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以下思想观点与之相近的是(    

① “万物始于水”

“气者,理之依也”  

③ “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存不朽的理性”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原创)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

A.走向成熟的轨迹    B.集权体制的根源

C.因循反复的特点    D.天下私有的本质

 

查看答案

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可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 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 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 轻徭薄赋,以民为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