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A. “工商食官“绕过市场满足了社会需求
B. 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 广大农民的贫困难以形成有效社会需求
D.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某《竹枝词》云:“脚痛腰酸晓夜忙,田头车戽响浪浪。高田车进低田出,只愿高洼不做荒。”这首词描写的灌溉工具是
A.
B.
C.
D.
假如你是一位宋代商人,在经商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
A.贩卖斗彩和五彩瓷
B.玉米等大量农产品进入市场
C.在开封城中见到整齐划一的东、西二市
D.在四川地区使用纸币
宋代有“榜下捉婿”的风习,每当张榜公布进士考试结果时,富商大贾竞相挑选新科进士做女婿。这说明( )
A.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B.商人的地位得以提高
C.政府奉行“农工商皆本”思想
D.商业已经由“末”变“本”
明朝的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龙亩,夕贸市廛”。这反映当时农村
A. 农民生活日趋贫困 B. 农民生产积极性高
C.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材料二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和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其原因。
(3)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