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弱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都是来源于皇帝的信任,才能让他们权力增大,所以说明皇权加强而不是衰弱,故B项正确,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故C项排除;虽然“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但并不是说明权力就失控,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2013-2014年福建福州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 )
A.秦朝御史大夫 B.唐朝尚书令
C.元朝中书令 D.明朝内阁大学士
雍正八年,始设军机处,以便于处理西北军务;乾隆时期,军机处办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多,职权也比雍正时期更大,“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表明军机处
A.成为牵制皇权的有力机构
B.逐渐成为加强专制皇权的工具
C.代行丞相的主要权力职能
D.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军机处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排除A。军机处虽然办理军国事务,但是主要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因此与以往的丞相不可等同起来,排除C。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实际表明军机处的设立削弱了内阁的地位,有利于皇帝集权,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2016-2017学年河北邯郸成安一中永年二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弱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徐阶曾说:“人尝谓辅臣(内阁首辅)拟旨,几于擅国柄,乃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首辅
A. 承担了丞相的职能
B. 不享有决策大权
C. 制约了皇权的膨胀
D. 成为最高行政长官
【答案】B
【解析】材料“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显示内阁职权有限,并不能代理丞相职务,故A项错误;材料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说明内阁只是辅佐皇帝助理政事,不享有决策大权,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皇帝对内阁的“票拟”都要重新审视,最终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内阁属于皇帝助理机构,故C项正确;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睛:材料“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 “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是解题的关键。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人教版必修一历史课时训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雍正八年,始设军机处,以便于处理西北军务;乾隆时期,军机处办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多,职权也比雍正时期更大,“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表明军机处
A.成为牵制皇权的有力机构
B.逐渐成为加强专制皇权的工具
C.代行丞相的主要权力职能
D.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
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徐阶曾说:“人尝谓辅臣(内阁首辅)拟旨,几于擅国柄,乃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首辅
A. 承担了丞相的职能
B. 不享有决策大权
C. 制约了皇权的膨胀
D. 成为最高行政长官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自秦以来辅佐天子处理国政的相位,至是废去,遂成绝对君主独裁的局面”。对“至是废去”原因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仿效前代末期皇权稳固的做法
B. 六部名存实亡使皇帝萌生废相念头
C. 殿阁大学士篡夺相位对皇帝的鼓动
D. 皇帝认为宰相擅专威福,危及君主
《皇明祖训》记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对此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成祖罢相,高度集权 B.都察御史,行使监察
C.权分六部,内阁统帅 D.废除丞相,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