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

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分封的各个王室到地方的封地进行统治,所以涉及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A君主专制只涉及中央,应为中央集权,排除A;由此得出清朝藩王一律在京居住,可知皇帝将地方上的权利收归中央了,所以C正确;清朝相对于清朝的变化,主要有两点,一是封号的变化,二是由就藩到在京居住,这些变化都不能反映分封制徒具其名和诸王地位的高低,排除B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央集权的加强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比较、辨别的能力。古代分封制主要是先秦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由于它不利于中央集权,从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后,地方实行了郡县制,后历代虽有分封制,但基本上以郡县制为主,分封制一般都带来对中央集权的威胁,有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明朝的靖难之役等,清朝吸取前朝教训,虽有分封,但基本是礼节性的,无封地,只在京城,受到朝庭的监督。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2015-2016学年湖南宁远县一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A. 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B. 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C. 设内阁,使其成为新的决策机关

D. 设军机处取代内阁,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D 【解析】根据题意,“收敛性”是明清时期的特点,A项是北宋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排除;明初朱元璋时废除丞相,皇帝直接处理全国政务,故B项错误;内阁不是决策机构,故C项错误;清朝设军机处取代内阁,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故D项正确。 点睛:注意材料的时间“明清”。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    )

A.秦朝御史大夫     B.唐朝尚书令

C.元朝中书令       D.明朝内阁大学士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中“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可看出该人的职位与权力不等同,而明朝内阁废除丞相制度,内阁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地位不高,但它能够帮助皇帝参与机密要务的处理,故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御史大夫、唐朝尚书令、元朝中书令都相当于丞相,职位与权力等同,与题意不合,故ABC项排除。

【名师点晴】丞相与内阁的区别

 

宰相

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皇帝个人信任

 

中央一级决策者

侍从咨询为主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考点: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制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百强校】2017届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高三上期开学考试(8月)历史试卷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明朝时分封封号有的还具有地名因素,如楚王、蜀王、鲁王等,且必须就藩(到封地去居住);清朝的分封封号则大都是礼节性的,如恭亲王、果亲王、睿亲王等,且一律在京居住。这从侧面反映出

A. 君主专制的加强

B. 分封制日渐徒具其名

C. 中央集权的加强

D. 宗室诸王地位的提高

 

查看答案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弱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都是来源于皇帝的信任,才能让他们权力增大,所以说明皇权加强而不是衰弱,故B项正确,A项排除;据所学可知内阁取代六部与史实不符合,这二者不存在政治隶属关系,六部直接受皇帝统领,故C项排除;虽然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但并不是说明权力就失控,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内阁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2013-2014年福建福州一中高二下期期末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他在官职上的地位虽然低,他在政府里的权任却很高。因为一切奏章,政事,看详批答,都要经他们手。”文中“他”的身份可能是(    )

A.秦朝御史大夫     B.唐朝尚书令

C.元朝中书令       D.明朝内阁大学士

 

查看答案

雍正八年,始设军机处,以便于处理西北军务;乾隆时期,军机处办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多,职权也比雍正时期更大,“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表明军机处

A成为牵制皇权的有力机构

B.逐渐成为加强专制皇权的工具

C.代行丞相的主要权力职能

D.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军机处是封建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排除A。军机处虽然办理军国事务,但是主要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因此与以往的丞相不可等同起来,排除C。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实际表明军机处的设立削弱了内阁的地位,有利于皇帝集权,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2016-2017学年河北邯郸成安一中永年二中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带解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 皇权渐趋衰弱

B. 君主集权加强

C. 内阁取代六部

D. 首辅权力失控

 

查看答案

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徐阶曾说:“人尝谓辅臣(内阁首辅)拟旨,几于擅国柄,乃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首辅

A. 承担了丞相的职能

B. 不享有决策大权

C. 制约了皇权的膨胀

D. 成为最高行政长官

【答案】B

【解析】材料“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显示内阁职权有限,并不能代理丞相职务,故A项错误;材料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说明内阁只是辅佐皇帝助理政事,不享有决策大权,故B项正确;材料说明皇帝对内阁的“票拟”都要重新审视,最终决策权掌握在皇帝手中内阁属于皇帝助理机构,故C项正确;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睛:材料“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 “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是解题的关键。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人教版必修一历史课时训练: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关键字标签】
【结束】
 

雍正八年,始设军机处,以便于处理西北军务;乾隆时期,军机处办理的事务也越来越多,职权也比雍正时期更大,“威命所寄,不予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这表明军机处

A成为牵制皇权的有力机构

B.逐渐成为加强专制皇权的工具

C.代行丞相的主要权力职能

D.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

 

查看答案

明朝嘉靖年间的内阁首辅徐阶曾说:“人尝谓辅臣(内阁首辅)拟旨,几于擅国柄,乃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首辅

A. 承担了丞相的职能

B. 不享有决策大权

C. 制约了皇权的膨胀

D. 成为最高行政长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